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模式提升心臟衰竭病人之照護品質

来源 :海峡两岸专科护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sdfsd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據2016年台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心臟病為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臟衰竭病人因經常伴隨雜的合併症,如同心臟病中的?癌症?,依疾病進展常使得治療更加困難且癒後不佳,造成醫療費用?病人家庭和社會後續照護等問題.為提升心臟衰竭醫療照護之品質,以急性後期整合照護模式,期能改善心臟衰竭病人的癒後與生活,急性後期整合照護模式(Post-acute Care,PAC)是延續病人在醫院急性的照護醫療後,給予的整合照護服務,接受跨專業的照護團隊,包括心臟專科醫師?心臟衰竭個案管理師?藥劑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以及社區居家訪視人員等,出院後提供心衰特別門診,分別依據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量表(IADL)?生活品質量表(EQ-5D)?行走能力依6分鐘行走測試(6MWD)?活動功能限制評估(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classⅠ~Ⅳ)?營養評估(Mini Nutrition Assessment Short Form,MNA)和心臟超音波等專案工具,檢查心肺功能進行日常功能評估,並針對病人在住院中照護?出院前準備以及出院後門診和居家照護,提升病人相關的健康識能, 並進行相關的照護訓練,使病人照護有連續性,強化心臟衰竭自我照顧能力.追蹤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第三個月後的12位病人中,評估IADL平均進步率80#,EQ-5D(EQ-index)平均進步率10.2#,EQ-5D(EQ5D-VAS)平均進步率2.0#?營養評估(MNA)平均進步率7.32#,在生理功能?營養情癋和自覺健康狀況有進步,於六分鐘行走距離增加,顯示病人的運動心肺功能有改善;另外,收案病人在三個月內的再入院率9.5#(2/21),其死亡率9.5#(2/21),亦較平均值比率低.預期持續推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的模式,建立心臟衰竭病人之急性期?急性後期?慢性期垂直整合的照護系統,能改善心臟衰竭病人之疾病癒後和照護品質.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