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通过人体实验,研究不同预冷措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的影响,从而探讨不同预冷措施对于提高运动能力和改善生理机能的作用效果,将效果最佳的预冷手段运用到运动实践中,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实验方法:招募12名中国农业大学校橄榄球队运动员作为受试对象,告知实验目的和方法并讲解实验知情同意书。在完全自愿接受该实验测试的情况下,填写知情同意书和受试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12名受试者的年龄为21.17±2.12岁,身高为181.65±4.08厘米,体重为83.70±5.68千克,运动年限为6.25±3.74年,每周训练时间为15.08±2.91小时,最大摄氧量为51.92±4.35毫升每分钟每公斤,全身脂肪含量为13,15±4.16%。实验采用重复实验设计,在高温高湿环境(38℃温度,50%湿度)下总共进行4组实验,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背心干预组(V组)、冷水干预组(Ⅰ组)和复合干预组(M组)。每组实验相隔7天,每次实验的受试对象的实验顺序不变,每组实施的时间点,前后不能相差1个小时。实验前24小时内禁止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禁止摄入含有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实验前2小时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和水。实验前期进行运动适应与筛查实验,对受试对象进行健康安全筛查并测试脂肪含量和最大摄氧量,填写知情同意书和受试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熟悉测试的运动方案。每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干预阶段和测试阶段。干预阶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30分钟的准备活动,同时进行干预措施。空白对照组不对受试者进行干预,背心干预组让受试者穿着4℃降温背心30分钟同时进行准备活动,冷水干预组让受试者每隔10分钟尽量在2分钟之内饮用2.3毫升每千克体重的4℃的运动饮料,总共饮用3次,复合干预组使受试者将背心干预组和冷水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同时叠加使用。测试阶段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80%V02max强度的跑台测试,直至运动员力竭为止。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受试者在干预和运动前后的心率、核心温度、体表温度、RPE/RPB、跑动时间、跑动距离。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one-wayANOVA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水平为P<0.01。实验结果:预冷干预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平均心率下降3.4次每分钟(V组)、4.3次每分钟(Ⅰ组)、8.2次每分钟(M组);平均核心温度下降0.14℃(V组)、0.27℃(Ⅰ组)、0.43℃(M组);平均体表温度下降1.83℃(V组)、0.6℃(Ⅰ组)、1.87℃(M组);平均RPE下降4.2(V组)、4.7(Ⅰ组)、5.3(M组);平均RPB下降0.55(V组)、0.65(Ⅰ组)、0.85(M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测试后,各个分干预组之间的心率、核心体温、体表温度、RPE/RP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时间和跑动距离增加明显,1911.1±224.3米(C组)、2153.7±245.4米(V组)、2120.2±228.5米(Ⅰ组)、2442.2±282.0米(M组);453.6±77.7秒(C组)、527.4±84.6秒(V组)、516.1±85.5秒(Ⅰ组)、604.0±102.2秒(M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结论:预冷降温措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对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以及生理机能具有明显的作用效果,特别是在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改善生理机能上有很大帮助,而复合降温干预方法对应对高温高湿环境的效果最为明显,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