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智慧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的启示

来源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5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风景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感知,经过神化、人化、感性和理性的认知最终形成完整风景体系。中文语境下的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文化性、生态性、审美性改造和人地关系的营建,并以具象的空间形态表现出来。中国传统风景地中的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乏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经典案例,蕴藏着深厚的东方古典哲学智慧。这种基于人的需求的充分体现人地和谐的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智慧可以称之为中国传统的风景智慧。当今面对中国自然风景保护地的发展困境和保护地系统的混乱局面,以及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所面临的各种争论和困惑,对中国传统的风景智慧的研究和发展变得更加紧迫。需要从中汲取精华,为未来中国的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规划提供更切合中国保护地特点的指导。时代变迁,人的需求与古代相比发生变化,原始的功能和其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对应当代人的需求如何延续、置换和重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自然、文化双遗产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古今人的需求、功能和空间形式的对比,对古代风景资源利用方式与人的需求满足的关系进行深入解读。从古人的智慧中吸取经验,为未来中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城市公园是城市景观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近些年来,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绿地的使用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园的建设逐渐加快,城市公
会议
  城市快速扩张进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对环境肆意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开始反思如何保护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最大限度的尊重自然。本文分析了地域文化景观形态的自然影响因
  近年来城市雨洪问题的不断暴露,催生出构建海绵城市的现实需求。中国华北地区的城市由于汛期降雨量集中且雨水管网排涝标准普遍较低,在此方面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国内景观
  目前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路线已逐步开始实施。因尺度不同,针对市域范围内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管控技术,已不适合为城市群发展提供空间约束。本文以成渝城市群为例,运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应当从我国传统聚落的水系统组织规律中寻找依据。本文选取我国南方传统聚落的具体实例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总结传统聚落建设中,与其自然环境直
  济南市护城河承载着城市泉水景观的演变历程,环城公园反映着古老泉水与现代化城市对接后的风貌。本文运用POE评价方法,对环城公园进行使用状况评价,得出公园使用者对公园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在人口稠密的户外空间中,人们对于热舒适性的敏感度越发提高,进而对环境设计提出新的要求。小气候适应性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更加科学地指导和优化
会议
径流曲线数法(SCS-CN)是美国农业部开发的计算地表径流量的经验模型.该模型使用简便、有效,特别适用于资料缺失的地区.由于我国的径流监测技术与范围有限,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地
  当前,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生态网络规划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组成,尺度、格局及过程作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也必然会在生态网络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广泛
会议
  以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一号线为例,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估算了绿道作为生态廊道所具有的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和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