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类风湿合并化脓性肩关节炎1例报道

来源 :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1例高龄类风湿合并化脓性肩关节炎的治疗经验。结论:高龄多关节类风湿合并化脓性肩关节炎极为少见。本例患者是易感染宿主,一旦感染,炎症很难控制,且多数为耐药菌感染。经病灶清除持续洗净及中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predictors for mora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e injury(CSI)based on available evidence in the literature.Background.As an ageing population generally faced,el
目的: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评价成骨蛋白-1(OP-1)和同种自体骨在后外侧腰椎融合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mbase等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检索,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有关OP-1和同种自体骨应用于后外侧腰椎融合术方面的相关文献.比较两种不同材料在未融合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对部分数据通过META分析方法 进行处理,估计结局指标的比
目的: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系统评价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疗效的预后因素.  方法:按照既定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OVI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找有关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疗效的非干预性研究.由两名研究员独立检索相关文献,并按照既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按照"最佳证据合成模型进行证据合并.  结果:最终纳入42篇观察性研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posterior osteotomy in treatment of anterior curvature by aged people after old thoracolumbar fractur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with 21 cases within 5 ye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分期处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就诊的36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分期阶段治疗,早期行清创、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修复软组织,伤口稳定后二期更换为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结论:在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分期治疗中,一期外固定架固定能维持肢体长度和骨端相对稳定,便于软组织和血管损伤的修复及骨折的二
目的:探讨双臂外固定支架治疗Custilo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顺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8月本科收治的45例GustiloⅢ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获得随访的41例,其中男36例,女5例,年龄21~67岁。交通伤21例,离处坠落10例,重物砸伤8例,爆炸伤2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30min~12h,均采用双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伤口直接缝合30例,二期行皮瓣修复11例。记录骨折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与髋部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找到预测髋部骨折的敏感指标。  方法:抽取2000年1月~2010年8月老年髋部骨折50例,年龄60岁以上,其中男性13例,女性37例,股骨颈骨折占29例,粗隆间骨折21例。对照组50例按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与骨折组按1:1配对。分别测量骨折组和对照组骨密度(BMD), X线片sighn指数及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
腕舟状骨骨折较为常见,约占腕部骨折的80%。一旦治疗不当容易导致腕关节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由于腕舟状骨的形态不规则,并且和相邻诸骨形成关节且部分重叠,因此无论是影像学检查还是手术治疗均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腕舟状骨骨折的研究报告较多,主要集中在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入路选择方面,本文就此领域的进展综述
骨折愈合是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无论手法整复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后都需要及时随诊和复查,但在随诊和复查的时间上,不同医师之问、不同病人个体之间,其说法并不统一,有时使低年资医师及就诊患者难以适从。本文现就其问题探讨如下,首先介绍了病人骨折后或骨折整复后的自然转变,之后对手法整复外固定后的门诊随诊和复查进行研究,最后对内固定手术后的随诊和复查进行分析。
近年来,复杂的膝部外伤明显增多,部分病人需前后两个入路手术探查、固定;由于两切口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两切口处于180°相对的位置,初始的维持固定又不需膝关节过度扭曲,为达到解剖复位的稳定固定效果,术中需反复转换体位。近几年来,我们在做类似手术时,更换思路,对侧下肢同样消毒包扎,术中可简单、随时变换任何体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体位"漂浮"。本文介绍了"漂浮"体位,之后对于前侧或后侧入路的原则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