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评价--生态理念破解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建设困境的探讨

来源 :2016年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城市邻避设施的定义、主要特征进行了界定,从生态理念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建设中遇到了种种困境,阐述了生态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城市邻避设施规划建设中应用的主要重点,提出了通过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补偿三大生态措施来破解城市邻避设施建设中的困境.
其他文献
均匀设计是在均匀性度量下部分实施的实验设计方法.本文采用均匀设计研究反应体系初始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物料比对L-阿拉伯糖与各种甜味氨基酸美拉德反应产物香气的影响,根据均匀设计的实验数据和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与甘氨酸的较佳反应条件为:pH9.13,温度81℃,L-阿拉伯糖:甘氨酸(w/w)3∶1,反应时间53min;L-阿拉伯糖与丙氨酸的较佳反应
本研究以国产品种丰花玫瑰精油为试材,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分析其成分.共定性化合物328种,鉴定0.01%以上的成分113种,鉴定出成分的种类有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及其氧化物,脂肪族醇、酮、醛、酯及烷烃等成分,这些成分在二维色谱图上按族排列分离,瓦片效应明显,可以辅助定性.全二位色谱技术在复杂体系的分离鉴定和应用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
从街区尺度分析研究低碳城市空间形态,分别研究低碳街区的路网形态和低碳街区的空间模块.通过低碳的交通方式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与影响,确定低碳街区的路网形态.引入体型系数、天空视域因子、建筑被动空间等微观因子,研究最基础的建筑模块与能耗关系,从低碳的建筑空间推导低碳的城市街区空间形态.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低成本、注重协作与分享等为特征的众创空间在各地方兴未艾,为日益增长的创业者、自由职业者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本文将以北京、上海两地的17家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对空间管理者以及空间使用者(创客)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中国众创空间的空间特征、使用人群、运营模式等进行初步研究.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社区”的营造,通过构建线上和线下社群网
中国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国家重视弱势群体,特别是关爱老年人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国老龄人口激增的严峻现实,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对现行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的分析与全面梳理,提出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范标准体系建构框架,从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三个层面进行分类,对需制定、现行、修订中、需修订标准提出相关体系化拟定建议,并基于以上研究
1994年我国提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保障房政策主要经历了:建设提出、体系初步建立、建设缺位、建设回归、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保障房建设调整六个阶段.虽然我国保障房建设力度逐年加强,政策转变的大走向是符合趋势的,甚至在2010以后出现了保障房建设“大跃进”的现象,但却回响平平,不禁让人质疑保障房的大建设对于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等的住房保障、分配真的实现了吗?基于此,笔者通过抓取新浪微博2011-2
城乡统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消除城乡差距.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地区依托积累的雄厚财力,通过行政强制与财政转移推进的旧式城乡统筹运动,取得一定成效,同时留下诸多弊端.当前,在更广袤的欠发达地区,由于城镇化发展尚处于初级或加速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将长期存在,只有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新理念,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探寻当前城镇化模式下城乡各要素配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提升至新高度,文章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缺乏生态规划环节、生态建设薄弱的问题,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点,结合汉中市略阳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探讨小城镇生态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与方法.提出构建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空间格局与打造生态旅游空间,将生态可持续思想融入到规划建设各个层面,以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整体生态格局构建为重点维护城镇生态
随着快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中国城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本文将城市设计与生态学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生态学的城市设计.首先阐释了生态学与城市设计的关系,明确了生态城市设计的研究目的、遵循原则以及方法.其次,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践,探讨如何将生态学的理念切实有效的贯彻到城市设计中.
本文通过以天津第六田园生态社区为例,通过绿色生态理念的运用,将未来城市居住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绿茵铺地、满目青翠、处处鲜花、赏心悦目、满足生态要求,并于建筑相协调,适于开发的有生命的居住区.并与城市机理达成有机的融合,创造出一个融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充满绿色的"绿色生态居住区",使之成为城市有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