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方志文化 成就精品志书--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

来源 :走向世界的中国方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志要发挥好存史育人资政作用,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就必须走出资料室,走出方志系统这个小圈子,进入社会、融入生活.方志文化只有在辖区内、辖区外广泛传播,才能鲜活起来,其魅力、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效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云南普洱市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传播方志文化、扩大方志影响力的思考与探索为例,阐述了只要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广泛传播,让人们认识、了解方志,社会就会关注、支持方志,方志就能够在传播中发展自己,发现问题,不断提升,方志的影响力就会增强、质量就能提高.
其他文献
从《越绝书》起,方志从来是士人等“小众”的阅读专利,与普通大众无缘.若让地方志从“小众化”迈向“大众化”,需要从四个方面开拓创新:其一,遵循记述文体要素,语言达到“为
兵团二轮志书编纂因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应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在编纂管理、篇目、内容、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编修出一
“仙人掌精神”最显著的品格和特征是耐炎热、耐干旱、耐瘠贫和生命力强,即“三耐一强”精神.地方志工作者发扬“仙人掌精神”就是要体现一丝不苟,爱岗敬业精神;锲而不舍,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出书立传,在意识形态领域肆意传播“双泛”思想,肆意歪曲新疆历史沿革、民族发展史、宗教发展史,蒙蔽少数群
中国戏曲、曲艺是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传统深厚.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国家组织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中国曲艺志》两部大型艺术方志丛书的
方志文化作为一地地情的百科全书,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表现形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具体形态与抽象本质、包含与被包含、传承与被传承的内在关联性.在中华
中国古代文明自问世以来,因各种原因,不仅独存于华夏本土,还以各种方式流传、保存于海外,特别是东亚各国.地方志是我国的特有的一种地方文献,它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记
苏州是方志之乡,不仅体现在传世方志的数量之多,而且其质量也较高,不乏名乘佳作.在中国方志的形成和发展史上,不论是被号称“鼻祖”的源头之作《越绝书》,还是地记《吴地记》
民国以前的地方志在东方文化圈中有着较为强大的生命力,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纷纷仿效中国官修地方志书,在明清两朝尤为明显.日本对中国文化,包括地方志的学习与应用堪称典范.
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基因.最早的地方志书——《尚书·禹贡》《山海经》以及汉唐以来的地记、图经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中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