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主要干道空间改造计划之模糊多准则评估研究

来源 :第三届中国·同舟交通论坛——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w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新都市主义、TOD、绿色交通等都市发展及都市交通规划理念,以"人车共存"的都会区主要景观干道为愿景,以台北都会区忠孝东路与罗斯福路部分路段为实验区域,由交通顺畅性、步行亲和性、景观宁适性及场域复合性四大层面,建立"永续运输下的都会区主要景观干道最佳设计"评估架构,应用模糊多准则评估方法,以相对客观的方式整合不同领域专家的价值判断,并依评估架构计算出各准则的权重值及各干道空间改造方案的绩效值,遴选出最适合干道空间改造方案.最后遴选出的最适合空间改造方案,均为调整道路路型以配置最大化人行空间的方案,将过去以汽车为主的干道空间转为对行人友善的区域,并强调绿化干道景观与多样化使用.本研究所采用的干道空间改造计划评估方法及结果,可供政府有关单位进行干道空间检讨与改造评估时,一个相对客观的决策进行过程与执行参考,以供创造更符合永续运输的都市环境.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给出相应的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知识,建立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对算法的使用作进一步阐述,对城市常规公共交
在智能公交系统(APTS)中,公交车辆实时通信技术是支撑车辆自动定位(AVL)与自动乘客计数(APC)等系统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利用先进的ZigBee设备进行车辆动态信息的实时传输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传统公交仿真模型在应用中的问题,并在SIGSIM平台的基础上提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仿真模型.然后从公交车辆进站、车辆跟驰公交和车辆在相邻车道的行驶三个方面
地铁车站高峰时段人流密集,容易形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通过分析车站设施环境和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全面、系统和细致的行人组织规划.同时采取仿真手段对方案进行测试、比较及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组织和客运设施配置关系到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可靠性与服务水平.本文采用微观离散型仿真方法,建立车站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模型,建立乘客运动规律仿
本文根据系统分析原理和城市公交首末站特性,从规划的协调性、运行的有效性、环境的可持续性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公交首末站评价指标体系.将可拓工程方法与城市公交首末站评价因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的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合理确定了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所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其子因素的权重,把定性分
近年来智能型运输系统的发展迅速,因此在运输系统上开始着重ITS的应用.在先进大众运输系统上,车队的管理以及服务品质的提升是需要互相配合,动态信息系统则在服务品质的提升
一九七二年以来,各大学先后恢复上课了。我们中大几个搞现代文学的人,对这门课程的开设,讲义的编写,以及课堂的讲授,遇到许多难题,不得解决。即使只讲鲁迅的作品,牵涉的问题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国际兽疫局)于2005年分别出版了第14版及第8版,这两个法典的颁布,确定了全世界动物疫病的主要关注对象,理所当然地受到各国同行的重视.2006年又在OI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