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期轨道交通土建设施安全隐患产生原因的分析和思考

来源 :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总结分析北京地铁近些年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土建设施主体结构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运营期土建设施管养工作的重点.通过本文的研究,土建设施结构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安全保护区控制不当、地质条件变化和建设期的施工质量问题三大类.运营期土建设施管养工作的重点要结合养护维修周期,开展土建装饰设施的管养工作;以满足客流组织需求为导向,开展土建设施的更新改造工作;在充分认识重大安全隐患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管控工作;以地铁百年大计为目标,开展专业人才和科学技术的储备工作.
其他文献
格栅钢架支护在隧道工程中已被采用多年,但对于格栅支撑的力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完善.本文对8种工况下共计24个格栅钢架混凝土短直构件进行压弯承载力对比试验,在经过格栅钢架各部分优化后试件承载力对比分析后,在格栅承载力和经济性之间筛选出较优化的格栅钢架形式.
文章介绍了米仓山特长隧道(汉中端)斜井辅助正洞施工涌、突水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结合地质条件,分析了米仓山特长隧道涌、突水发生的主要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米仓山特长隧道涌、突水情况下斜井辅助正洞施工的经济及方案比选;核心思路是以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为出发点,实现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在既有地铁隧道附近施工地下连续墙会对地铁隧道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危及地铁运营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站连续墙的施工(该基坑工程北侧紧邻地铁l号线区间隧道,连续墙离运营线路最近处仅2.17m),简述了对这种工况施工应采取必要的加固及保护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建设的设计者和相关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隧道施工掌子面开挖过程中,隧周或前方围岩体的坍塌称为塌方.洞口浅埋段是隧道塌方的易发段落,且常由小规模的塌方在拱部形成塌腔,进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塌方甚至塌至地表(一般称作通天塌方).文章以三台山隧道为工程背景,叙述了其龙陵端左幅洞口浅埋段塌方的发生、成因分析、处治措施及效果,并得出了结论:对于洞口浅埋段施工,当围岩破碎、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
文章以龙陵一瑞丽高速公路茅草坪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隧道左幅ZK27+205~+176、箐沟地形、围岩破碎段的初支大变形处治进行论述:对病害的成因进行初判;对大变形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本病害处治的原则、工序及措施;经过系统施工,初支大变形病害成功处治.本病害的处治过程可为今后类似的隧道病害处治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使用矩形顶管技术,具有超大矩形断面、小间距平行顶进、覆土浅的显著特点.顶管管节外部尺寸10.10×7.25m,覆土在3.0~4.2m之间,掘进开挖宽度10.12m,覆跨比仅为0.3;相邻多条平行顶管净距仅有1.0m.对顶管隧道的埋深、间距、管节结构和接头、以及纵向连接的设计做了详细介绍,施工效果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本工程的成功实施,首次把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技术应用于单向双车
文章针对既有线铁路隧道病害整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既有线铁路隧道病害分类、病害综合整治工艺、病害综合整治配套设备及材料选型以及隧道病害综合整治设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几类常见隧道病害整治工艺、病害整治设备配套系统及材料选型方案、病害综合整治多功能作业台车及一系列隧道病害整治专用设备.
详细阐述了寒区隧道常用的防寒保温技术措施,对比分析了不同防寒保温措施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结合苏木山隧道的环境气候特点和施工条件,提出采用挂帘式保温门配合生炉法和使用高压热风管法两种方案,现场测试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在苏木山隧道施工阶段,洞内采用挂帘式保温门配合生炉法的防寒保温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并获得较好的防寒保温效果.
文章简要阐述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回顾了电化学沉积修复试验的试件制备、修复效果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一步,结合笔者所在团队的研究,介绍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混凝土细观建模的新进展.最后,指出电化学沉积修复混凝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近年来,在国内国省道改扩建过程中,双向行车单洞特长隧道不断涌现,由于其单洞双向交通的特点,使其在设计过程中与高速公路单向行车隧道有很大差距,本文结合双向行车单洞特长隧道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多个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双向行车单洞特长隧道设计主要思路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