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嗜冷杆菌SE6前益生作用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研究了斜带石斑鱼肠道原籍嗜冷杆菌SE6的抑菌特性,对人工胃肠液的耐受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E6添加到饲料(108 CFU/g)对石斑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表明:SE6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梅氏弧菌)和啤酒酵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H 4.0的人工胃液能促进SE6的生长,处理2h和4h存活率分别为110.7%和173%,pH3.0人工胃液处理2h后存活率为1.36%,活菌数为1.59×105CFU/mL,但不能耐受pH2.0的人工胃液.以浓度分别为0.1%、0.3%、0.5%和0.7%的胆盐处理3h,SE6的存活率分别为89.17%、88.33%、77.17%和12.33%.动物试验结果显示:SE6促进石斑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其中投喂SE6 60 d后试验组的饵料系数(0.95±0.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3±0.02).SE6能提高石斑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补体C3和C4含量以及IgM含量.其中,投喂SE6 30 d时,IgM含量显著上升,比对照组提高了60.8%.投喂60 d时,试验组补体C4含量显著增加,但溶菌酶活性全期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总之,嗜冷杆菌SE6对潜在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能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添加到饲料中能促进石斑鱼的生长,显著提高饵料利用率,并能增强石斑鱼的免疫功 能.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对舟山水产研究所的条石鲷耳石日轮和生长进行了研究,人工受精卵胚胎发育后期和前期仔鱼的连续剖察表明,受精后约26 h胚胎听囊内出现一对矢耳石和一对微耳石,仔鱼孵出第2天形成第1个轮纹,之后每天形成一轮,矢耳石日轮数(D)和孵化后天数(N)的关系为D=N-1;在第8天左右,矢耳石上出现第2条明显的标记轮,为卵黄囊吸收标记轮.在光镜下观察并测定条石鲷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的形态、长径、日轮数.
采用30℃和90℃的NaCl溶液改性天然沸石,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能力及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和NaCl改性沸石对溶液中氨氮的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假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90℃NaCl改性沸石、30℃NaCl改性沸石及天然沸石的氨氮饱和吸附量分别达19.5mg/g、17.8mg/g和17.2mg
以福建漳港野生西施舌为材料,采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构建西施舌(CA)n、(CT)n微卫星富集文库,筛选微卫星标记.西施舌的(CA)n、(CT)n微卫星富集文库包含768个克隆,从中取140个片段大小为500-1200bp的克隆测序,共获得28条串联重复序列(n ≧5),其中11条为小卫星序列,1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 <HIS <0.9的区域;采用最大值法时,主要产量集中在0
黄喉拟水龟是一种在我国分布较广的淡水龟类,可供药用、食用和观赏等,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利用磁珠分选的方法,筛选到一批黄喉拟水龟微卫星分子标记,为黄喉拟水龟的种群遗传分析、物种保护和育种生产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本研究首先将黄喉拟水龟基因组DNA经MseI酶切,与接头连接后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生经过纯化回收后与连接在磁珠上的简单重复序列(CA)15探针进行杂交。经过一系列洗脱过程除去未杂交序列,再
会议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标记技术研究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非洲鳗鲡、印尼鳗鲡、菲律宾鳗鲡6种鳗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苗种的种质鉴定.结果表明:6种鳗鲡的多态位点比例介于54.62%-63.85%之间,其中印尼鳗多态位点比例最低为54.62%,欧洲鳗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63.85%;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介于
本实验旨在探讨急性低温应激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生化、免疫指标以及肝脏HSP70 mRNA水平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77±2.18)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作为实验对象,设定(25±1)℃对照组和低温(9±1)℃冷应激试验组,每组设定5个平行组,分别在0h、2h、6h、12h随机采样,测定血清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
以野生型坛紫菜纯系(♀)和红色型坛紫菜纯系(♂)作为杂交亲本,结合四分子分析法及单个体细胞克隆的丝状体途径创建了由157个株系组成的坛紫菜DH作图群体,并用经过筛选的24对SRAP引物和16对SSR引物对父母本及作图群体各株系进行双标记分析,获得了224个多态性标记,其中157个标记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根据标记间的连锁规律,首次构建了坛紫菜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所构建的遗传图谱由包含124个标记(含
会议
在牙鲆育种中经过大量家系构建和筛选,已经筛选出生长快成活高的F1代家系0719、0750和0751,为了使其优良性状进一步纯化,本文利用家系内兄妹近交、鲈鱼冷冻精子诱导雌核发育方式构建了以上3个优良家系中成熟个体的近交系3个、雌核发育系7个,对其生长至127d和190d的体长和体重两个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tudent-Newman-Keuls多重比较及绝对增重比较等法对其生长性状进
本文采用微卫星结合BSA的技术对1个家系96个乌鳢个体(雌雄各48个)进行性别差异标记的筛选.首先构建了雌雄基因池(各24个个体),然后用140对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扫描,发现了3对引物(HLJWL17,HLJWL59, HLJWL70)在雌雄基因池间扩增出了差异条带,且都出现在雌性基因池中.用构建基因池的共48个个体对3对引物进行第一轮单个体验证,HLJWL17和HLJWL70在基因池中扩增出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