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与城市的关系对个人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方依恋是人与特定的环境在情感上的联结程度,是人-地方研究中的关键变量之一。恢复性体验来自恢复性环境(如自然风光),指个体在与特定环境互动时,从心理疲劳状态中获得恢复的体验。目的研究以人-过程-地方三角理论框架为基础,从环境的两个维度(物理和社会)对地方依恋的心理过程加以考察,探究居民感知的城市物理环境质量(即对建筑景观、街道分布、绿化区域等的满意度)和社会环境质量(即对城市社会互动中的安全性、自主性等的满意度)对其地方依恋(包括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的预测作用,并分析恢复性体验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通过问卷研究法,调查居民对居住地城市的物理-社会环境质量、地方依恋以及恢复性体验的评价。样本由目前居住在上海和南京的432名居民(女性274名,占63.43%)组成,年龄范围是17岁至87岁。结果研究发现,城市物理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均能显著预测居民的地方依恋,而且恢复性体验在其中起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高质量的城市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可以使个体获得恢复性体验,进而增强其对居住地的地方依恋程度。在物理-社会环境质量同时对地方依恋进行预测时,发现物理环境质量对地方依恋的预测作用更好,这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结果,可能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及过程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