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几种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检测

来源 :2008年(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研究建立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培养分离结合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对厦门地区一些可能污染真菌的食品进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 4789.15-2003进行食品检样的真菌分离培养,从11种食品检样共分离到35株曲霉菌、2株镰刀菌和6株青霉菌。在分析比较真菌产毒素相关基因的基础上,依据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素相关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及荧光标记探针,采用液氮研磨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微生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离的曲霉菌进行了基因检测,从糯米鸡、咖哩角和春卷等三种食品中分离的13株曲霉菌含有产霉素相关基因(即为可能的致癌菌株),占全部35株曲霉菌的37.14%,提示厦门市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比例较高(27.27%)。
其他文献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适应于用户角色有着明确权限这样的系统中,然而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企业实现了网上办公,对于有着大量网上用户的企业来说,将用户分配明确的角色是一
会议
在c语言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现在的教学模式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在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形象思维,重视实践环
本文首先对WCDMA系统的小区容量建立了系统模型,然后分别对混合业务情况下小区的上下行容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本文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以143份样品建立大豆油过氧化值(0.5mmol/kg-50mmol/kg)的近红外定标模型,70份样品作
会议
本文对毛细管电泳在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及掺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文章分析了毛细管的基本原理、分离模式及检测技术,对其在检测食品中蛋白含量及掺假方面的应用进行了
网络时代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创新教育革命,网络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呈现出了崭新的特征.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已不再是传递
本文主要是寻找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含量的示波极谱法测定条件,并通过实验对方法进行评价,实验采用MP-2型电位溶出仪,通过单因素实验对仪器测定条件和底液条件进行了选
会议
本文用EDC(水溶性碳化二亚胺)法将庆大霉素(GM)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合成免疫原BSA-GM和包被原OVA-GM,用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G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
会议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试了纯品芝麻油与按不同比例掺入菜籽油、豆油、葵花油、花生油的芝麻油样品色谱图,将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用于芝麻油的掺伪检验,并用加权向量夹角余弦法
会议
本文对小麦中磷化氢残留检测的快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将熏蒸后的小麦放在一个装有10%硫酸溶液密封的瓶中,利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将磷化氢释放到顶空的空间中,磷化氢与硝酸银反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