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汉茶优势加强资源利用开发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汉中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来源 :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越的生态环境、悠久的种茶历史、优异的茶叶品质、已有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比较优势,为汉中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要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工业化进程,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开发力度,提高茶园生产水平,充分利用资源,多品类优化组合生产,延长茶产业链,加强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茶园观光旅游业,建立质量可保证体系,全面提升品牌形象,推进汉中茶产业跨越式发展.
其他文献
中国的金银器制作及使用最早出现于商朝.到了唐代,富丽堂皇的金银器迎合了时代的审美风尚,金银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也达到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唐代也迎来了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目前唐代金银器出土中,以扶风法门寺地宫、镇江丁卯桥、伊川齐国太夫人墓以及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茶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本文将以这四处出土的金银茶器为主要考量对象,结合其他唐代金银器出土情况
中国茶文化历史资源丰厚,但部分有关茶文化"表述"上的缺陷,往往表现出其历史依据的脆弱性,有的似乎更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地方政府说话如果不依据事实根据,表述不严谨,将导致后人对历史的曲解.有关茶文化,正史记载问题同民间传说问题常常相邻而处。于是有的地方便以为靠学术上无法论证的茶文化历史就可以通过民间传说解决,这其实是误解。无疑,对于注重学术和事实情操的人来说,不会盲目相信传说。但是,历史之长、
桐城小花茶在其省级地方标准中被定义为"选用桐城市境内山区生长的茶树鲜叶,按桐城小花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的烘青型绿茶".该茶2010年入选"安徽十大品牌名茶"、"我最喜爱的安徽十大品牌茶叶"第八届国际名茶金奖.桐城小花作为历史名茶,"天生丽质",历久弥香,远不止标准中的商品定性和获奖荣誉所能涵盖.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层面来探寻桐城小花的茶香与桐城文化的墨香融合之源.应该说,小花茶是灵韵山水的载体,小花茶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与之相生相伴的龙井茶文化及其龙井茶园成为这一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国际遗产组织确认的对衡量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可持续性"准则,龙井茶作为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组成部分的核心价值是它的原真性,这对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名茶保护存在问题和危机隐患,提出以下“十个真”保护对
茶与禅把人生、哲学和佛教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禅茶已经在茶与茶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什么是禅茶?"法净禅茶"是如何进行品牌塑造、品牌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本文就以上问题谈谈具体做法与想法.“法净禅茶”,是以杭州法净禅寺而得名,是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商标。法净禅茶之所以能受到支持、受到传播、受到喜爱,受到保护,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值得介绍与共享:首先,推广品牌,但不陷入“打造品牌”的思维当中,也不热衷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使茶叶真正成为改善民生的"摇钱树"、发展经济的"聚宝盆"、促进社会和谐的"耦合器",必须对茶产业茶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对茶产业茶文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究.当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茶叶单产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茶叶企业实力不强,“龙头”带动力较弱;品牌创建力度不大,管理有待完善
基于中国几千年来茶文化的流传,茶文化早已被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于是当今茶广告就有很多利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传统文化符号、茶文化、茶产品三者的共鸣,诉求于中国人心中对传统文化尊崇的心理,营造出传统文化中注重人格修养的氛围,创造最有效的传统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茶广告路线.笔者认为,对传统文化在茶广告中的应用需要理性的尝试,要结合企业和产品本身特点来加以应用,有选择地结合传统文化。例如可以
上海世博会由于其时间长、涉及面广,给中国茶界和茶文化界更多设想的空间和更多实践的场所,是一次公共外交更为广阔和重要的平台.之所以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茶文化参与公共外交的一次重要演练,是基于几方面的认识:首先,上海世博会的茶文化,其目标与公共外交理念相一致;其次,在上海世博会开始之前,就有明确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意识;再次,从上海世博会的茶文化的实践来看,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外交效果。至于
杭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也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销区。2005年5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过去的7年中,“杭为茶都”建设如火如茶的进行中,“茶”已然成为杭城的一个显著标志。目前,“杭为茶都”建设呈现出政府力推“茶都”、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茶产业链步步延伸、茶旅游业崭露头角、茶文化氛围日益浓郁(茶文化活动缤纷呈现、茶文化宣传红红火火、茶文化组织积极发挥
审视自己和同胞对中国及中国茶文化的反应时,难免从中折射出人们的习惯和价值观.在此,笔者很乐意探讨这些价值观,以及美国人是如何将茶文化与美国精神相融合的.相对其他文化,美国人缺少对历史或者权威的畏惧,会很快接受新事物。所以,并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在第一眼看到中国茶艺的时候那种欣喜。即使大多数美国人党得盖碗或者用紫砂泡茶很有魅力,但是他们饮茶的习惯不会因此改变,从袋泡茶转而喝散茶的人依然很少。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