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油水界面的变迁——以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为例

来源 :第二届全国“地学与资源”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储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性质,结合测井及试油资料识别了各口井现今油水界面.砂岩矿物颗粒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记录了油气运移的历史,含油流体包裹体的矿物颗粒出现频率(GOI)反映了砂岩储层的古含油饱和度.根据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各口井油藏剖面上GOI值的变化恢复了古油水界面位置.结合车莫古隆起的演化,预测了油水界面调整的模式.
其他文献
对济阳坳陷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岩矿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和痕迹化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把成煤环境划分为四大沉积体系:冲积扇一扇三角洲体系、河流及三角洲体系、冲积平原河流体系和湖湾砂坝体系.论述了研究区早中侏罗世的古地理演化及其对聚煤的控制,研究了煤层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聚煤最有利的地区为济阳坳陷东北角桩海地区及孤西断裂带附近,聚煤作用最有利的沉积体系是河流及三角洲体系和湖湾砂坝体系.
卡山地区位于伊朗中部库姆盆地东南缘,第三系以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为主.该区勘探的目的层为渐-中新统库姆组,相当于伊朗西南部的阿斯玛里组.本文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将卡山地区第三系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库姆组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准层序组,每个准层序组代表一次海侵,其纵向上有4个"灰岩-膏岩"地层组合.以准层序组为等时地层单元进行地震地层对比解释,结合地震相和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是近年才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镜下薄片鉴定,本文详细分析了含铀矿砂岩的矿物组成,将砂岩定名为岩屑长石杂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的成岩类型多样,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及自生矿物的形成和溶蚀作用等.从成岩作用特征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矿层经历了早成岩A、B期,目前处于表生成岩阶段.成岩环境分析表明:低温热液流体的成矿作用对东胜铀矿
秘鲁1-AB区块Dorissa油田储层为以粒间孔隙为主的石英砂岩储层.为满足数模对地下储层渗透率精度的要求,首先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建立岩心级别孔隙渗透率模型,准确求取岩心级别孔隙渗透率;然后引入正常动态测试资料,建立动态测试渗透率和岩心级别孔隙渗透率的关系模型,即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模型,得出反映地下储层真实渗流特征的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油藏数值模拟和生产动态分析证实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比孔隙渗透率
中国石化东部断陷盆地广泛分布于渤海湾、苏北、南襄、江汉等盆地和诸多小型断陷中,它们有着相似的构造形态、盆地形成机制以及有利含油层系.资源条件是决定这类盆地油气勘探实现突破的关键因素,资源丰度与勘探突破之前的累计探井密度以及勘探突破时的探井成功率之间有着较好的数学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可以对尚未实现勘探突破的探区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坚定勘探信心、认清勘探过程的复杂性、把握勘探发展规律,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辽河东部凹陷发育茨榆坨、三界泡和油燕沟三个潜山带,均为平行型背向传递带,在平面上沿NE向分布于凹陷内.潜山油气藏的主要油源为新生界的沙河街组一段、三段和中生界侏罗系的烃源岩;储集层由太古界变质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中生界砂岩、火山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为构造裂缝及溶蚀孔、洞;沙河街组、中生界、下古生界泥岩和房身泡组火山岩构成潜山油气藏良好的盖层.根据圈闭类型的差异,潜山油气藏分为潜山顶部及内墓两种类
碳酸盐岩、火成岩等复杂性油气藏具有岩性、孔隙空间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单纯用常规测井技术很难对这些油气藏进行准确评价,必须借助于测井新技术.成像测井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各种裂缝、溶洞等地质特征,而且还能定量计算裂缝的各种参数.核磁共振测井的T2分布能直接用来划分储集层、判断储集空间类型并能提供准确的孔隙度.本文利用这些测井新技术描述了车古20潜山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特征,还结合其他
富台油田的主体部分为一个构造与储层特征复杂、非均质性强的大型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结合岩心资料,综合运用储层微观分析和FMI成像测井分析技术,在有效裂缝识别、应力场分析和储集空间分布预测等方面,对车古20潜山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油气分布的实际情况证实了潜山储层综合分析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以往对长堤地区的构造形成和区域演化特征认识不清,阻碍了油气勘探.本文主要论述了长堤断层的主要地质特征,并综合多家观点对长堤断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对长堤潜山的形成和沉积作用的控制规律,为下一步长堤地区的勘探奠定了基础.
在早古生代与前寒武纪的石油与源岩中,经常出现令人困惑的C29甾烷优势,而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中C29甾烷优势被认为是陆相有机质输入的标志.本文通过对比文献中各种海洋藻类的热模拟产物分析,提出了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的石油与源岩中C29甾烷优势主要来源于浮游绿藻的观点,并通过C27甾烷与C29甾烷的比值提出了区分早古生代及前寒武纪石油源岩沉积环境的方法,对中国南方前寒武纪和早寒武世黑色岩系的有机地球化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