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科收治高龄(78~97岁)患者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68例.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其中采用标准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6例,标准水泥型股骨柄假体29例,加长水泥型股骨柄假体23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8.5个月.手术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组60~130分钟,平均88分钟;股骨颈骨折组45~90分钟,平均62分钟.出血量,股骨粗隆间骨折组320~960ml,平均540ml;股骨颈骨折组140~600ml,平均340ml.术后下地负重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组3~9天,平均5.5天;股骨颈骨折组2~7天,平均4天.术后随访结束时,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股骨粗隆间骨折组患者骨折前Harris评分90.2分(81~95分),随访结束时Harris评分86.8(78~94分),术前和术后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股骨颈骨折组患者骨折前Harris评分91.4分(79~96分),随访结束时Harris评分88.6分(75~94分),术前和术后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束时,无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术中根据骨质情况及股骨距的完整性,正确选用生物型假体或水泥型假体,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鉴于软骨组织工程领域存在支架材料的功能化不足和材料-细胞构建技术欠佳的问题,基于高压静电纺织技术提出一次成型并体内直接构建组织工程软骨。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相容性、降解性方面评估通过"纺织"出来的一次成型细胞支架复合物能否在体内更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多导致脊柱不稳和脊髓损伤,通过脊柱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修复损伤神经已是国内外大多学者主张。内固定方式不同可能对远期疗效也有一定的影响,本课题观察经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固定方式的效果。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TiO2纳米管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研究。方法:在纯钛金属表面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钛纳米管,然后在人体模拟体液中采用沉积技术在钛纳米管上共同负载羟基磷灰石及万古霉素。将万古霉素/羟基磷灰石/钛纳米管复合物、钛纳米管和钛金属分别与人成骨细胞共同培养,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增殖、凋亡。将不同形貌的金属材料植入SD大鼠股骨,3个月后取材,测定不同形貌的金属材料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的方法和效果评价,从而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日,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可吸收可形变接骨板,接骨板可根据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来改变轮廓和螺钉的位置,检测其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和降解速率。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不同尺寸的三维接骨板模型,测试3D打印出的接骨板塑性的温度,MTT比色法分析3种浓度接骨板浸提液(100%、50%、10%)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光光度法分析3种浓度材料浸提液的溶血性;接骨板植入兔子皮下,2周和4周后取出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耻骨联合损伤的临床应用及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应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的14例陈旧性耻骨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14例患者按骨盆Tile分型方法:B1型8例、B2型3例,C1型3例,14例患者均采用改良Stoppa入路,全部患者取自体髂骨行耻骨联合间隙植骨,骨盆重建板固定耻骨联合,3例C型骨折联合后路"M"型钢板跨固定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8例,均获得随访,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TLIF联合PLF术治疗58例(单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31~64岁,平均51.2岁.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在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自2014年7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的18例(23个节段)因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FTS理念,术前给予全面评估及治疗相关原发病、多方式详尽的术前指导,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超前镇痛、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不常规留置尿
目的 探讨总结应用不带阔筋膜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6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患者采用不带阔筋膜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6例创面均有骨与肌腱外露,皮瓣最大面积16cm×12cm,最小面积10cm×6cm,手术分2组进行,第一组创面清创做受区准备,第2组手术切取皮瓣做供区准备,受区准备:手部彻底清创,使用克氏针固定骨折,修复断裂肌腱,受区动脉选择尺动脉或桡动
目的:拇指占全手功能的60%[1],拇指缺损,将丧失手之功能,对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对其采取再造非常必要.拇指再造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拇指缺损后,病人及家属往往要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手术,并对手术期望值很高,所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拇指再造手术的成功率及功能康复的护理,我们对21例病人进行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拇指缺损接受第二足趾游离方法移植进行再造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