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TGFβ1联合BMP9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不同浓度TGFβ1对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寻找最佳的促进BMP9成骨的TGFβ1剂量,为联合不同细胞因子促进组织工程骨再生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重组腺病毒法将其导入BMP9,,在分别加入不同浓度TGFβ1蛋白处理,建立BMP9联合TGFβ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模型.条件培养基法获取含活性良好的TGFβ1β蛋白上清液;改良SEAP化学发光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及活性;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盐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COLI)、骨桥素(OPN)、骨钙素(OCN)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台盼蓝拒染法技术活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结果:低浓度TGFβ1与BMP9联合处理较BMP9单独处理能更早更多地提高ALP活性和引起钙盐沉积,持续处理17d后钙盐沉积结果不再显示明显差异,TGFβ1单独处理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随TGFβ1浓度增加,ALP活性和钙盐沉积效应受到抑制.低浓度TGFβ1与BMP9联合处理较BMP9单独处理使COLI、OPN、OCN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OLI增高变化发生较早和显著:TGFβ1达到高浓度出现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但COLI升高趋势仍能维持.BMP9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对该效应起抑制作用,细胞周期转化表现G0/G1期阻滞.结论:在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适量的TGFβ1联合应用具有促进作用;BMP9与TGFβ1在诱导成骨分化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Purpose In our previous work,we successfully isolated MSCs from the human degenerated cartilage endplate(CEP)and named them cartilage endplate derived stem cells(CESCs).In vitro study demonstrated CES
目的: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常见的微创手术,用于关节内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具有切口小、损伤小、美观,痛苦小,术后早期即可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膝关节过伸伤多见于后交叉韧带及和并性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严重的关节损伤,病人难以活动,需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外科较关节镜手术创伤大,增加了关节损伤程度,影响术后的恢复。本文主要研究膝关节过伸伤导致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损伤;通过微创手术,修复并重建膝关节内韧带,恢复
目的通过追踪法在骨科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发现护理过程中的问题,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15名骨科患者的检查,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追踪,通过访谈15名患者及相关责任护士,了解责任护士落实疼痛评估、疼痛措施给予、疼痛健康宣教的情况,同时结合现场查看患者各个时点疼痛评分值,查看病历中疼痛相关的护理记录。同时检查与疼痛管理相关仪器、工具的使用、维护、保养情况。料是指疼痛相关的药
目的 探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治疗儿童胸腰椎静止期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闭合-张开式截骨矫形治疗静止期脊柱结核所致后凸畸形的儿童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6-14岁,平均11.6岁.脊柱结核病程平均86.3个月(58-142个月).
目的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在维持胸腰椎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目的在探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10-2012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于我院手术治疗,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15例(定义为A组),损伤节段:T101例,T112例,T124例,L15例,L22例,L31例,损伤节段后凸CoobS角平均22.6°,术前脊髓损伤ASIA分级:C级6例、D级4
目的对椎体强化骨水泥远距离推注和传统推注压力进行比较,分析椎体强化骨水泥远距离推注的可行性.方法 对现有的椎体强化工作通道、推注管和推注杆进行改进,实现骨水泥的远距离推注.在室温20℃下通过实验室模拟骨水泥推注过程,按推注距离30mm、60mm、90mm、120mm、150mm检测相应的推注压力,比较骨水泥远距离推注和传统推注的平均压力和最大压力.骨水泥开始推注的时间为粉-液混合后7min,推注
目的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最早为3D骨骼模型的打印,用于教学及手术规划,目前已演进到3D打印骨科内植物植入体内。我们回顾本科室首次将3D打印植入块应用于膝关节置换的初步效果以及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膝关节置换中的演进过程。方法从21世纪初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即已将3D打印技术引入骨科临床,早期利用的为快速原型技术,重建骨关节模型,利用模型进行教学和关节置换的手术规
目的:研究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0例颅内脂肪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颅内脂肪瘤中位于胼胝体周围17例,四叠体池8例,环池2例,穹隆柱2例,左侧脑室1例;所有病灶均具有典型的磁共振表现,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等或略高信号,其信号与皮下脂肪信号一致,压脂序列呈低信号,病灶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瘤体越大边缘越不规整,12例病灶边缘见细线状低信
目的:探讨肝脏320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评价肝脏320CT灌注主要参数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总肝灌注量(TL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和渗透表面积乘积(PS)等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由于肝脏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阶段没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传统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难以为该类病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分析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与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肝占位患者39例,其中FNH为16例,HCC为23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能谱模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病灶、肝组织以及腹主动脉的碘浓度,分别计算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