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VO属性交汇图识别天然气水合物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0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为研究目的,以AVO属性交汇图为研究手段,对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模式和含量进行评价,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证据.
其他文献
作为典型的陆陆碰撞地区,青藏高原的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极为复杂,其巨厚地壳的形成、高原的抬升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碰撞特征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群速度值主要取决于壳幔各层的厚度和层速度,对应于一个周期的群速度值反映的是相当大深度范围内的速度结构,其能够反映一定深度范围不同构造单元的横向差异.在不同周期所对应的群速度图像中,青藏高原始终非常醒目,显示出其壳幔结构与周围块体不同的性质.
目前的研究证实,各向异性研究广泛存在于地震、地幔和地核之中.虽然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间,地震各向异性研究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持续不断地产生了许多地震各向异性与剪切波分裂的重要研究成果.随着在理论、模拟、观测、实验、分析技术和数据解释等多个方面的进展,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迅速发展.各向异性研究,关系到许多的地球物理基本问题.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中,剪切波分裂参数动态变化特
利用地震资料如何有效地识别隐蔽油气藏是成熟地区勘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HH坳陷QN西斜坡利用普通的3D地震资料进行勘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采用高分辨率3D地震采集技术,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技术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研究发展了QN西斜滩坝砂体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表明,高分辨率3D地震资料、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利用远震PS转换波波形提取出的接收函数来研究地震台站下方地壳、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最近几年,利用SP转换波波形的接收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地壳、上地幔间断面提高了精度,并出现了利用SKS和Receiver Function来研究地壳、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的研究.
近些年的勘探实践表明,松辽盆地深层(登娄库组及其以下地层)油气资源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已有20多口深探井获工业气流,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40仿方.目前,深层勘探成果所提示的储层可分为砂砾岩储层、火山岩储层及基底裂缝型储层等,其中尤其以营城组火山岩岩性气藏类型为主.随着芳深9、徐深1等一批深深井陆续在火山岩中获高产气流(芳深9井获50938cm/d天然气,其中CO占93.0﹪;徐深1获日产工业气流104
伪谱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流体动力学中引入地震波动场计算的数值方法.和有限差分法比较,它需要的空间网格点少,计算机内存小,计算速度快,是很适合于大规模模型地震波动场计算的高效数值计算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引入柱坐标系下的错格傅立叶伪谱法微分算子,计算区域尺度横向非均匀地球模型中地震波传播.
地球自动振荡现象的观测与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地球动力学合作项目(GGP)的实施,利用超导重力仪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已成为国际上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由重力观测资料检测到的地球自由振荡谱峰清晰与否,在相当程度上与观测资料的预处理方法有关.
冲绳海槽总体上具有南深北浅的地形特点,槽状地貌明显,断裂构造发育,为一著名的现代构造活动地区.海槽西坡内沉积了较厚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沉积层,其厚度达4000~8000m,最厚处超过10000m.较高的有机含量(C:0.75﹪~1.25﹪)和较快的沉积速率(10~40cm/ka)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烃类的转化,较高的海底热流特征、良好的含油气条件,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环境.
中国是钟的故乡,流传于世、难以尽数的古铜钟作为中国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老、优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研究中国的断代史、礼乐制度、思想史、音乐史等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由于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之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本文建立均匀各向同性的三维扁钟模型,利用弹性波和小波理论分析在敲击钟的不同部位时所出发的声
墨西哥地震学家Lomnitz(1993)从伤口愈合的概念提出累积地震矩法来研究地震空区.其基本原理如下:假定在t=0时刻 生了一个地震,地震矩为M,那么发生在同一个地方第二个地震的概率将随着时间t而增加.假设该破裂的愈合速度,在任何时候都是与未愈合区的面积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