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辨证分型规律的研究

来源 :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据结肠粘膜局部病变特点及与整体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机、证型演变规律。 方法:经电子肠镜观察100例UC患者的粘膜病变特征,辨证分型,比较局部证型在整体辨证各型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局部证型分为湿热型、瘀热阻络型,湿热型在整体辨证的湿热蕴肠型中占88.88%;随着病程进展瘀热阻络型增多,在整体辨证的脾肾气血俱亏型中瘀热阻络型为100%。 结论:UC的病机、证型演变是由湿热蕴肠型逐渐向脾虚湿热瘀阻型、脾肾气血俱亏肠络瘀阻型发展。
其他文献
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诱因引起的疾病,同时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中的一种病理过程,是最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其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C)蓄积过多为主要病理改变。脂肪肝并不是一种
会议
本文对周福生教授治疗肿瘤患者便秘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周福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周教授总结多
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于胃癌癌前疾病,按1978年WHO伦敦会议的统一认识,胃癌前病变(PLGC)是指胃异型增生,包括肠化、不典型增生或称异型增生,是一个病理概念。本文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非糖尿病肝病和正常对照肝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2肽、瘦素等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方法:对入选病例进行肝功、血糖和糖化血红蛋
会议
1997年,我们《喜剧世界》杂志就开设了“名家信箱.莫言”专栏。特邀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坐镇,让广大读者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请教这位当红名人。现在再翻开来看看,惊诧于当时的读
本文通过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刘友章教授“本中参西”理论的介绍和详细阐述以及病案举例说明等多方面多途径对刘友章教授“本中参西”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得出了“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分型中情绪的分布。 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于2001年至2006年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病人1000例,采用问卷调查
会议
目的:通过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OB胶粘贴法建立裸鼠人
会议
功能性便秘是指结肠、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燥,或排便不尽感,或下
会议
目的:从影响钙动员角度,探讨痛泻要方(TXYF)抑制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 方法:应用离体平滑肌张力测定方法,观察TXYF对乙酰胆碱(ACh)、氯化钾(KCl)和细胞内钙库耗竭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