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及川芎嗪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 :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则难以逆转,因此早期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与高血糖、高血脂、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无一例有出血倾向,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24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延缓肾衰,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笔者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健脾泄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抵抗60例,治疗组采用根据中医健脾泄浊法自拟方剂降糖饮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健脾泄浊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抵抗有显著疗效。
笔者在临床过程中运用中药荷芪散合太罗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对于由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小于正常值的3倍时仍可以使用太罗。在本次观察患者中,有32例B超提示有脂肪肝,其中13例肝功能有轻度异常,但均低于正常值的3倍,服用太罗加荷芪散后,所有患者转氨酶未见继续升高,观察期满复查肝功能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无一例需要停药,说明太罗对轻度肝功能异常仍可使用,临床观察未见继续加
本文选择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肾内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免疫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提高了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提示中西药结合可促进T淋巴细胞因子产生IL-2优于单用西药组。总之百令胶囊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它可激发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达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水平可能是百令胶囊
2003年-2006年应用糖周灵胶囊治疗周围神经病变(DP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现进行报告:糖周灵胶囊某院王映坤主任医师30余年来运用于临床的验方。组方原则:①先拟扶正,以达到治疗未病,截断延缓干血瘾瘕的形成的目的。②在健脾益气养血的基础上,辅以活血祛瘀、温阳通络。③结合DPN“络脉以通为用”的特点,佐以辛香虫蚁之品搜剔络中混处之邪。④考虑消渴病多始于阴虚的特点,使以滋养肝肾、引邪下行之品。
笔者通过对祖国医学有关文献的学习,结合现代医学对此现象的认识,认为与肾气虚弱关系密切,加用葫芦巴总皂苷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继发性失效60例,获得较好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TFGs胶囊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安全、疗效肯定,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小时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为合适给药剂量。结合前期药理学研究,TFGs可能是通过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改善外周的葡
李显筑教授从事中西医治疗消渴病的研究二十余载,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正虚邪实、久病入络为主要病机;健脾补肾、化疾降浊为主要治法,本文对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一、正虚邪实、久病入络为主要病机;二、健脾补肾、化瘀降浊为主要治法。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当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其首发症状多有持续性蛋白尿,普遍认为多与糖、脂肪代谢紊乱,致使血脂、血黏度升高,引起微血管、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导致血管病变,使毛细血管中形成血栓及基底膜增厚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等致使尿蛋白漏出。糖肾丸方中党参益气补脾,有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的疗效,黄芪补气利水,促进细胞能量代谢,使糖尿病患者环磷腺苷升高,促进蛋白合成,改善机体对抗原的清除率,促进
从1993年以来,运用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跟踪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193例糖尿病肾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进行报道。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膏方处方准则是:四诊合参、详辨体质,扶正达邪,标本兼顾;脾肾同治,阴阳互根;顾护脾胃,动静结合,避免使用含糖的药材和食材等。对调治糖尿病肾病膏方而言,以脾肾同治,阴阳互根的治则尤为重要。补虚重在脾肾,盖肾为先天之本,储藏阴精之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补阴阳,以肾为主;理气养血,从脾着眼。生理上,脾肾之间相互依存,两脏彼此有相赞之功; 病理上,脾肾之病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本文选取自2003年-2005年9月某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阐述了糖肾汤治疗治疗后FBG、 HbAlc和TG均有改善,全方合用,标本兼治,能够减少尿蛋白、延缓DN发展,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