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疗法近十年国内临床研究概况

来源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16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砭石疗法是石器治疗疾病的艺术。近年的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实了砭石疗法的疗效,为传统中医药带来了新的参考。近年来,砭石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本文就砭石疗法在近年临床中的运用进行综述,发现目前临床运用中仍有不足,亟待完善。
其他文献
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从留针、埋针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新的穴位刺激模式,是针灸疗法在临床上的延伸和发展。穴位埋线是一种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医者易掌握,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广泛等众多优点。本文从针具和针法的演变两个方面论述了穴位埋线的起源和发展,以期从源流上对穴位埋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促进人类对穴位埋
从整合医学的角度讨论了针灸学的发展方向。整合针灸学是在针灸理论基础上,与各学科最先进的理论、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形成针灸学新的理论体系,具有指导临床、提高疗效、阐明机理的现代学科。将过细的专科重新有机的整合起来,重视研究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按照当前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患者提供个体化优化诊治方案,是针灸学未来发展的导向。整合针灸学将为人类健康提供崭新的答案和手段。
阐述左氏气化针法临床使用的心得及体会。
斡旋针法是左氏针灸“三调一治”中“调气”针法中非常重要的针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斡旋针法的意义,穴位组成、针刺方法、简单方义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针灸中的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学中防病救疾的独特治疗模式之一,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多治疗寒湿性疾病,然而,近现代以来,艾灸疗法作用机制与临床研究表明:灸治热证也有显著疗效。本文目的为初步探究艾灸治疗热证的机制与临床作用,从而发挥灸法的最大作用。
左常波教授是中国大陆董氏奇穴第一传人,2009年被广东省中医院聘为主任导师带徒,他学术渊博,熟读古书,在继承和发扬董氏奇穴的同时,不断突破与创新,在治疗痛症方面提出疏导促通法。左常波老师注重在循经或者疼痛对应部位寻找疼痛在身体上反应出来的异常表现,如筋结、瘀络、异常肤质、异常毛发、异常黑痣等;通过解筋术、刺络放血等解决这个“应”的同时,配合动气针法或牵引针法,这种针灸方法称为疏导促通法,为临床针灸
失眠症是指睡眠的质或量不足的一种病症,其伴随的个人健康状况下降,社会生产力的降低使失眠成为全球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相对于西药的治疗,相关的研究表明灸法对于治疗失眠具有无副作用、疗效迅速的优势。本文整理了艾条灸、艾炷灸及其它常见的灸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失眠的灸法防治进行简单的概述。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机体代谢等的调节,从而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本文分别从温热效应、红外辐射效应、生物非热效应、药性作用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概况,从科学角度解释艾灸的作用,从而为其更有效的运用提供依据。
目的:检索我国近十几年关于案例教学法(CBL)应用于中医针灸教学的研究文献,统计分析总结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2001年-2016年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发表关于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对与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针灸学教学领域中运用的有关医学论文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案例教学法在我国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尚有欠缺,相关文献研究报道数量有限,未能充分探讨案
对近年来针灸减肥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近况提供临床资料,并探讨进一步发展针灸治疗的方案及日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