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可视状态的推断对注视干扰效应的影响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16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人注视线索会引发个体模仿性质的追随行为,表现为内隐或外显的注意转移。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内隐注视追随易受社会信息的调控,体现为增强对有意义线索的追随而忽视无意义线索。但社会信息是否能调控外显注视追随还不清楚。以往的研究发现,观察他人的注视会引发镜像神经元的启动,会使眼动反应比按键反应更难抑制也更加灵敏。在注视线索的眼动范式中,先呈现干扰的注视线索,再呈现方向指示信息。
其他文献
工作记忆和视知觉的关系是近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一种观点(“Final-Output model”)认为,视觉工作记忆是位于知觉之后阶段的一个高级加工过程并存储视知觉的最后输出。但也有观点(“Interactive Model”)认为在感知信息过程中,工作记忆中的表征与当前的在线知觉是一个动态交互影响的过程。近期研究揭示了工作记忆表征内容可以影响之后的时间知觉,然而目前还不清楚时间知觉能否反过来影响工
顿悟问题解决过程中,新旧思路之间冲突解决是关键的过程。本研究以汉语歇后语谜题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关键线索特征与不同幽默语启动对顿悟问题解决的促进机制,以期加深人们对顿悟问题解决机制的认识。实验1 以谐音歇后语谜题为实验材料,重点操纵提示语音的特征,其中,谐音字语音为关键提示音,非谐音字语音为非关键提示音。实验要求被试阅读谐音歇后语引语后,主动生成谐音歇后语的答案。结果 发现,在歇后语谜语解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阿基米德、庞伽莱)都描述过类似的情境:当他们将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搁置一段时间后,富有创造性的解答却在毫无预期的情况下突然闯入他们的脑海中。非常有趣的是,问题被暂时搁置的那段时间正好是他们转而去做一些轻松的事情的时候,如洗澡、散步等。这正好也是个体最容易出现心智游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白日梦的时候。那么,白日梦中是否酝酿着创造力?心智游移与酝酿效应之间
知识经济时代,隐性知识共享在企业知识管理中至关重要。团队内的隐性知识共享对于团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团队中成员间的异质性对团队过程如沟通、团队凝聚力等有重要影响,并且团队异质性的各个维度对团队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团队异质性中的两个不同维度表层异质性和深层异质性对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并认为,团队的表层异质性会增加团队内部的人际冲突,从而不利于团队内信息的
由于暴力犯罪其巨大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以及该类罪犯群体在押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改造暴力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较为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从监狱工作实践出发,以“风险-需求-反应”(RNR)原则为指导,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暴力行为的动机角度对暴力犯进行分类,明确矫正需求,开发设计矫正项目,实践探索暴力犯分类改造。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暴力犯进行风险评估。综合国内外暴力犯风险评估工具,建立暴
采用 “反基准比率效应”范式,考察了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这两种认知加工过程中,基准比率对于印象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被试分别为39 名19~25 岁大学生(男生17 名,女生22 名,均为右利手;实验1)以及46 名19~25 岁大学生(男生21 名,女生25 名,均为右利手;实验2)。结果 发现:无论是群体印象形成还是个体印象形成,在学习阶段,知觉者都能准确认知各类事件间的关系,但会优先
人们在识别面孔时,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对本族面孔的识别绩效比对他族面孔的识别绩效高.这可能与面孔的特征和人们的观察模式有关.Hills 等人研究发现,高加索面孔的诊断特征与高加索被试观察面孔的偏好注视点都是眼睛,而非洲面孔的诊断特征与非洲被试观察面孔的偏好注视点都是鼻子,且仅仅是改变第一注视点的位置就改变了他们之间种族效应(Hills,2013).对于亚洲面孔的研究发现,眼睛是识别亚洲面孔时的重要特征
意识在认知控制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且无意识冲突研究中常用的启动范式被认为是反应或任务准备的冲突操作。然而,认知控制领域采用2-1 刺激-反应关系分离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冲突,即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前人在意识水平上的研究表明,Flanker 任务中的刺激冲突的行为表现比无冲突(一致条件)差,且比反应冲突好。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 任务,通过掩蔽分心物形成无意识知觉,以考察无意识水平下的冲突效应
回溯性评估是指个体根据接下来呈现的线索信息,能够改变先前对目标线索的因果判断。本研究利用心理生理实验法,引入双耳分听实验技术范式,探讨回溯性评估对条件性恐惧消退返回的生理反应及其对恐惧刺激出现可能性预期值的影响。以30 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生理记录仪记录皮肤电反应。
延迟折扣指的是当个体在做多个时间维度下的选择时,奖赏的主观价值会随着得到奖赏的延迟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现象。其变化规律符合双曲函数V=A/(1+kD),其中k 为延迟折扣率,是衡量延迟折扣的指标。研究表明,时间是影响延迟折扣率的重要因素。那么一个伴随的问题在于:个体对时间的知觉是否会在不同情境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其在延迟折扣任务中的表现。有关个体对时间的知觉,时空隐喻的研究表明,可通过启动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