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

来源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z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校《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四个相结合"教学和指导模式,将课程设计任务分解到《钢结构设计》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增加模型制作环节,达到提高计算和绘图的质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通过对《钢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的介绍,为探讨素质教育的方法提供素材。
其他文献
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特别是化学组分和微纳结构对其生物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Nb2O5来调控等离子喷涂TiO2涂层的表面化学组成,并同时实现对表面微纳形貌的控制.研究Nb2O5掺杂量对TiO2涂层物相、表面微纳形貌、结合强度、耐腐蚀性以及细胞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b2O5的掺加量小于50%时,Nb插入到TiO2晶格中而没有形成新相;当Nb2O5的掺加量达到50%时,涂层表面形成一种Ti0.9
本文研究了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渗氮,在生物可吸收冠脉铁支架上应用的可行性.采用离子渗氮技术对90微米壁厚的纯铁支架进行整体改性,利用渗氮后扩散层中形成的细小且弥散分布的铁氮化物第二相颗粒来强化材料,使得抛光后50微米壁厚的超薄壁生物可吸收冠脉铁支架具备和目前主流的钴铬合金支架相当的力学性能;并利用第二相颗粒和基体之间形成的微电偶腐蚀,与纯铁支架相比,可显著提高其腐蚀速率.故,渗氮是一种仅引入微量(
多年来,化学镀液镍盐多以碱式碳酸镍或醋酸镍为主,化学镀液成本高,稳定性差,虽然Dow直接化学镀镍法已被纳入关国ASTM标准,但由于镀前处理工序繁杂,且工艺配方中存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铬酐,氟化氢等化合物,阻碍了该工艺的广泛应用。另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镁合金化学镀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镁合金化学镀技术的深入研发成为重要的课题。
会议
本文根据胶合木短柱试验得到的材料本构关系曲线,用切线模量理论计算了不同长细比下胶合木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同时,用大型通用型有限元软件ANSYS,考虑杆件初始弯曲及木节等初始缺陷,对胶合木轴心受压柱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得到不同长细比下的稳定极限承载力,并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为了研究冷弯薄壁C形截面开孔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本文在参考国外普通卷边开孔梁抗弯承载力的直接强度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规范,提出了适于我国实际的开孔梁抗弯承载力直接强度法公式,并分别利用国外开孔梁的直接强度法公式和本文建议的开孔梁抗弯承载力公式计算普通卷边和复杂卷边槽钢的抗弯承载力,且与试验所得数据相对比.研究表明,本文建议公式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此外,两种方法均可推广应用于复杂卷边C形截面开孔
北京某文化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结构设计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支撑采用防屈曲支撑.设计难点主要为大悬挑、大跨度及多塔连接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Midas Gen对结构进行了建模分析,完成了结构的整体初步设计,确定了构件截面大小。
本文通过对比EC4、前苏联规范CH3、美国混凝土规范ACI、我国《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美国钢结构规范AISC、日本组合结构规范AIJ、我国台湾地区台湾钢骨钢筋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与解说以及我国《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2006)中关于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型钢和钢筋间距、型钢含钢率、纵筋直径、间距、配筋率,箍筋直径、加密区间距、配
本文介绍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钢结构规范和中国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在计算轴压构件高温稳定承载力时的处理方法以及与各规范计算常温轴压构件稳定承载力的区别,并通过一个算例对各国钢结构规范关于轴压构件高温稳定承载力的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对比发现中国规范的高温稳定承载力明显高于欧洲、美国的高温稳定承载力计算值.同时发现,各国规范在计算轴压构件高温稳定承载力时均未考虑高温残余应力的变化.通过
国内外学者针对盲孔法中应变释放系数(A、B)最先是通过试验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是由于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性受孔径和孔深测量误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误差,从而使得试验测定颇费人力物力.有限元软件的功能日渐强大对A、B系数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既可以避免试验测量中的误差,使其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又可以缩减测定时间.本文介绍了常用的A,B系数理论计算公式,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
连续钢箱-叠合梁桥与连续钢箱梁桥相比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性能、增强整体稳定性等优点,也具有自重相对较大,负弯矩区混凝土易开裂等缺点.以某匝道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连续钢箱-叠合梁方案与连续钢箱梁方案在施工阶段和运营状态下的受力特点.对其他综合因素也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有较好的抗弯刚度、抗扭性能和整体稳定性;采用预应力束能很好地改善叠合梁的受力;叠合梁成桥刚度较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