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方法恢复二连盆地西缘哲斯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连盆地满都拉地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边境一带,该区古生代地层发育,其中主要发育有晚石炭世到中二叠世海相沉积地层,地层出露较好,近东西向展布.本次研究通过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西缘满都拉地区野外地质剖面测量,采集了20块碳酸盐岩样品,在吉林大学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测定了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数据。对研究区哲斯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满都拉地区哲斯组沉积时期为低温、缺氧还原的古海洋环境;这有利于生油母质及已经形成的有机质的保存,为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是一个发育在元古代结晶基底和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上的中生界坳陷型盆地.延长组时期盆地内部主要为河流和湖泊沉积.长7油层组沉积期,湖泊发育的范围达到最大,古生产力最高,并伴随着构造运动和火山作用.盆地南部铜川地区衣食村剖面中长7地层水平发育,野外露头出露较好,岩性主要为富有机质页岩、泥岩、粉砂岩和凝灰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它位于羌塘地块,夹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错—怒江缝合带之间,岩石圈厚度100km左右,是以前寒武纪地层为基底的古老地质体,具有双层基底和沉积盖层组合.根据王剑等对羌塘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方案,整个羌塘盆地内的中、新生代地层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地层分区,即:若拉岗日地层分区、北羌塘地层分区、南羌塘地层分区和改则-东巧地层分区.研究区隶属于南羌塘地
自2013年中深1C井在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获工业油气流后,寒武系盐下被认为是塔里木油田油气勘探重要的接替领域之一,近年为寻求战略突破,针对寒武系盐下开展了持续研究探索工作,累计完钻风险井、预探井6口,但始终未获规模发现.本文充分利用采集到的野外露头剖面岩石样品,开展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对标志性元素含量、特定元素比值,并结合其岩性、构造和沉积特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上三叠统延长组是其重要的产油气层段.长7段既发育烃源岩,又发育储层.前人对烃源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延长组整个层段来进行,延长组原油均来源于长7段油页岩,地化特征类似,成因类型单一,但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长7段暗色泥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
页岩油,也称作"源岩油",是以腐泥型和偏腐泥型干酪根为主的有机质热解生成,以吸附或游离态为主,赋存于泥页岩系统中的一种连续性石油.页岩油在储集特征、赋存状态、富集层段、成藏机理、渗流机理、驱动机理及工程技术等方面都与常规油气存在差异.本文主要从七克台组的泥页岩有机地化特征、储层特征及泥页岩的展布特征进行分析,进而进行有利区的分布预测。
奥陶纪末-志留纪初是海洋生物演化、古海洋水化学演化、全球气候变化乃至岩石圈板块变革的重要时期.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陆地没有高等植物,此时扬子海沉积物的生源构成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最特殊且最丰富的生物就是笔石,笔石经历了辐射、灭绝、复苏乃至新的辐射的完整过程.由此,在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了一套连续的富含笔石的富有机质沉积,其主要岩性为黑色页岩和深灰色泥岩,总有机碳含量(TOC)主要分布于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是一套形成于形成于淡化海湾背景下的河流一滨湖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厚约1000~2000米.西湖凹陷花港组石油地质条件较好,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大多属于中等烃源岩,其中以NB 17构造带显示了较好的生烃潜力,为接下来对油气系统进行工业评价提供了更多要素,为油气成藏奠定了基础。
自沙参2井在塔里木盆地获得工业油气流以来,对塔里木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岩的认识长期存在争议.张水昌等采用C27~C29甾烷、甲藻甾烷及甲藻三芳甾烷、C26甾烷等甾烷类参数,认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在上述生标参数显示了系统的变化,而具有商业意义的原油在上述参数与上奥陶统烃源岩存在亲缘关系,且原油的成熟度与上奥陶统烃源岩成熟度较为接近,提出上奥陶统烃源岩为台盆区海相原油的主力烃源岩.
塔里木盆地面积大(56×104km2),含油气层系多(12套),地表露头油气显示活跃,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塔里木油田已经取得了库车、塔北、塔中三大阵地战的重大突破,探明油气储量23.99亿吨*,年产油气接近3000万吨*,为了油田的有序、稳定生产运行,必须不断保持后续发现储量的规模接替.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主攻盐下寒武系白云岩勘探领域,该领域有望成为第四大含油气阵地,然而这一领域的油气来源一直是困扰勘探
以重庆中梁山K1煤层煤样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扫描电镜(SEM-EDS)和索式抽提、气象色谱仪(GC)、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对煤中伴生元素和饱和烃、芳香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重庆中梁山晚二叠世煤的元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