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东段油苗(沥青):一段14亿年的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历史的记录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0年代后期起,燕山东段地区频频报告发现液态油苗和沥青,至今,冀北坳陷约5000km2的范围内,累计观察报道的油苗(沥青)点有107个之多。本文介绍了燕山东段中新元古界石油烃的产状,浅谈了燕山东段油苗(沥青)的成藏历史。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滩海是未来实现增储上产、建设大油田的重要战场,也是目前许多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大港油田滩海地区的勘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确定油源,本文深入剖析对比了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异戊二烯烃和甾萜类化合物等地化指标,首次对埕北断坡沙三段原油的类型进行划分,进而明确各类原油所来自的烃源岩,指出原油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世-渐新世发育湖沼相和河流沼泽相煤系地层,部分地区还发育有潮坪相的煤系地层,是西湖凹陷油气的主要生烃岩系。本文对煤岩干酪根进行了热解生烃动力学实验,实验证明原油来自陆源输入、偏还原环境的、富氢的煤和碳质泥岩。
本文通过对塔河油田46件原油样品的分子标志物,碳氢同位素和成熟度综合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原油物理性质差异大,表现出“四高二低”的特征,即密度、粘度、非烃+沥青质、含硫量高,而含蜡量及凝固点低;但主体部位的原油具有化学组成的高度一致性,分子标志物分布指纹的惊人相似性,认为塔河油田绝大多数原油属同一个族群。
柴北缘的烃源岩主要是中下侏罗统,油气的分布受烃源岩发育及分布控制较为明显,主要油气田均位于几个主要生烃中心的周缘,显示典型的近源成藏特征。本文通过对冷湖构造、南八仙油气田岩心样品的包裹体测温及有机包裹体分析表明,柴北缘油气藏主要表现为喜山期成藏,可以细分为两期,柴北缘油气早期充注发生于E3末,热演化进入低成熟阶段,可以聚集部分油气,主要以油聚集为主,第二期充注发生于N2末,烃源岩高一过成熟,以聚集
伊通盆地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三个断陷:岔路河断陷、鹿乡断陷和莫里青断陷。本研究在梁家构造带5口井主要储层中共采集了47块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观察,在19块样品中检测到丰富的烃类包裹体,所涉及层位从双阳组-永吉组均有分布,荧光颜色为浅黄、黄色、蓝色到蓝白色,其中以黄色和蓝白色为主。虽然以天然气为主的运聚无荧光显示,但从透射光下的观察以及含烃盐水包裹体冰点(大于零)检测得到该区有一期天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位于青坨子凸起、陈家庄凸起和滨县凸起南侧凹陷内缘。区内包括利津洼陷与民丰洼陷两个生油洼陷,主要发育沙三段与沙四段两套生油岩层,有机质类型均以Ⅰ和Ⅱ1型为主。本文介绍了古油藏与天然气成因,浅谈了油气成藏期次和成藏模式,分析了东营北带深层凝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塔里木盆地存在多个含底油环的凝析气藏,如柯克亚第三系、吉拉克三叠系、英买力下第三系、羊塔克白垩系凝析气藏等。本文介绍了英买7-19凝析气藏中底油环原油与凝析油的化学组成具有的特点,研究表明,英买力下第三系凝析气藏的形成过程主要与后期天然气的充注过程有关,是次生的凝析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