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脏同调”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浅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多为对症处理,中草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疗效。谢晶日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肾关系密切。治疗时谢晶日教授认为三脏同调疗效确切,为临床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脂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F-κB-TNF-α信号通路介导的肝细胞炎症的干预效应.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出8w正常对照组(第8周末随机处死)和12w空白组各20只;其余高脂饲料喂养至8w后,随机分出8w模型组20只(第8周末随机处死)、其余100只继续高脂饲料喂养至12w,随机分出12w模型组,余随机分为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各20只,喂饲高脂饲料至实验结束.
目的:观察脐火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与中药颗粒剂口服的内治方案;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脐火疗法,疗程1个月,3个月后随访.结果:试验组在减少彩超腹水量、减轻体重、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增加血清白蛋白及提高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减小腹围、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代以前医学成就及著者的临床经验.《伤寒论》总结了一般外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诊疗原则以及药剂配伍的方法,将理、法、方、药系统地贯联并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施治.《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含内科、外科、妇科等四十多种疾病,根据脏腑经络的病机指导辨证,理法方药的严谨为后世对中医内、外、妇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今强调认真学习四大经典是有道理
目的:在于探讨五味子通过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增殖治疗肝硬化的机制.方法:通过CC14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五味子对肝硬化组织病理学、肝功、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及Brdu标记的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功以及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改善,且干细胞增殖明显增多,并能表达为肝组织的标记物.结论:五味子能通过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增殖改善肝硬化的进展,这可能是五味子防
对五行学说,张海峰教授认为其在脾胃病生理病理的解释、临床认证、选方、用药方面都非常重要,并且五行生克乘侮在脾胃病中具体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虚实变化的影响。例如:生克反常的治疗原则中,可分虚实两类:治虚有补其母和抑其所不胜;治实有泻其子和助其所不胜。如泄泻虽然主要由脾虚湿盛引起,但在痛泻要方证中,却是由肝旺而脾相对虚,脾受木栽所引起,所以用防风、白芍抑肝启脾,这就是治虚抑其所不胜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本文阐述张声生教授临床善从脾论治病证,提出"脾以气虚为本,以气郁为先,以气滞为渐,以湿困为标,以气机升降失司为常态",将治脾诸法统称为"理脾法",提出"理脾以理气为核心,理脾之功能,理气血阴阳之虚实,理脏腑之寒热",故理脾以补脾气为基础,配合以疏肝行气,消积导滞、运脾化湿、芳香醒脾诸法,旺脾以恢复脾脏功能,斡旋中焦以调畅全身气机.归纳出理脾十法,包括补脾气、滋脾阴、温脾阳、升脾气、醒脾困、运脾滞、
谢晶日教授以多年临证总结出肝脾论思想,将其运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对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治疗效果显著。本病中医隶属于泄泻,腹痛范畴。其肝脾论重视补以养后天脾胃,调畅气机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运用此理论为主导思想治疗泄泻,腹痛等证,效果甚喜。
会议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在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可累及远段结肠,并可逆行朝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该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本病有着独到优势。谢晶日教授集三十余年雄厚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运用振奋脾胃,寒热并用,宣通气血等治疗大法固肠止泻,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文章分别从振奋脾胃,贯穿全局;清热除湿,化裁灵活;调气和血,去瘀生
会议
本文阐述了脂质体可减少给药剂量,生物相容性好,能够较好地发挥局部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其表面含PEG链的长循环脂质体(SSL),可增加循环半衰期.而DiR为近红外染料,适合于活体成像的示踪.本文制备了含DiR荧光染料的DiR-SSL并检测了其表征,采用BALB/c裸鼠进行了活体荧光成像的研究,拟初步评价SSL递药系统的体内分布及肝靶向效果.本实验制备的SSL可能可实现良好的肝靶向递药作用,如对中药活性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其对疾病治疗中的药物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象思维对脾胃病的用药角度入手,探究象思维在脾胃病用药方面的应用,为脾胃病临证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象思维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人们只是在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把它高度提炼总结出来,直到《易经》一书的诞生,将象思维很好的诊释。脾胃居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