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接合部社区生态变迁与功能转变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城市社会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城乡接合部转型社区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探寻新社会生态的形成机制以及组织特点,即社区转变和功能变迁.首先,以北京市海淀区肖社区为个案,进行实地研究.研究发现,聚居区当地农民与流动人口共同形成租房市场、消费市场,进而建构起完整的社区经济系统,实现社区功能替代与生态变迁.从城市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流动人口聚居区是在侵入-接替的城市社会生态运动下、社区变迁的表现——社区内部的人口、空间、社会、经济等结构与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社会生态,侵入-竞争-替代的社区变迁模式可以修正为侵入-迎合-替代模式.进而,基于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百社区问卷调查,探究社区独特的人口结构、职住关系结构、经济结构,及其对流动人口居住与生活发挥的支持性功能.
其他文献
通过近五年贵州省地质学会在学术交流、期刊出版、人才举荐及成果推荐等方面主动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例,认为新时期学会应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组织的优势,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为科技创新及科技工作者服务,发挥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引领支撑作用.
本文以中国科协"创新争先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按照省科协和中国烟草学会工作要求,研究制定贵州省烟草学会"十三五"时期"创新争先行动"实施目标、内容以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世界的社会经济形态,是各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好处."互联网+"是近几年提出的新词汇,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经济形态,获取比原来更大效益的新经济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与学会工作的内涵的阐述,分析"互联网+"对学会工作的积极意义,探讨了几点"互联网+"在学会工作中的新模式,以期为学会工作探出一条新的工作模式.
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学术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行业内先进理念的汲取,提高学术交流能力对企业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学术交流面临的问题及学术交流模式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在学会交流中充分利用"电子无形学院"和"学术虚拟社区"两种学术交流模式,以平台化、大众化、低成本化、高参与度为目的的创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指出学术交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为以互联网
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切实发挥贵州省科协所属学会专家密集、学科齐全、联系广泛的优势,以开展贵州省科协"百会千企万众创新行动"为抓手,搭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探索建立学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模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助力地方、企业发展,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地凸显科技团体在服务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客观介绍贵州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总体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通过深入解读学会改革与创新发展相关政策文件: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应高度重视学会改革与创新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和科技期刊工程、学会治理体系改革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学会开展合作、建设、
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进程,使学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一历史机遇,考验着每个社会组织,唯有直面挑战,融入到改革中,勇于担责,练好内功,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努力做到接得起、接得住、完成得好.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已经累积了十七年经验,从开始的被动承接,到如今的主动作为,承接政府职能已成为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供同仁分享.
学会既是科技工作者之家,也是与联系和沟通普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科技服务的载体.本文主要介绍贵州省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始终围绕"五个提升"工程为己任,逐步探索出一套科技社团的创新、发展和服务社会实践做法,旨在为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增强科技社团活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强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习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四个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学会作为科协的重要力量,如何以党的十八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指针,顺势而为,积极调整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努力适应新时期新要求,谋求学会更好的发展阶段途径和空间,成
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化工部、各省化工厅)的撤消改制后,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主要依靠企业间的自发行为,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具有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在促进行业交流、提高培训水平、构建高水平能力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2014年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承办的"全国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和重大关键技术应用高级研修班"的实践过程,旨在说明学会在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