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Log-05测井系统在长庆油田的推广与应用

来源 :第四届中俄测井国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测井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EILog-05测井系统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现状.本文针对该系统在长庆油田的推广与应用情况,介绍了其组成、特点及应用效果.在实际的推广与应用中证明该装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各种性能参数达到仪器设计要求,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其资料解释得到的储层参数与岩芯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经试油证实,解释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其测井速度快、分辨率高、功能强等特点将使国内测井装备技术的发展产生一次飞跃.
其他文献
在应力复杂的地区,钻井施工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问题,笔者利用首批探井的测井信息和工程现场记录的其它资料,对一个工程事故频发的探区进行了有关钻井、测试及开发等工程相关参数的计算并开发了一套工作平台及工艺流程.
本文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低渗透储层为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低渗透率储层成因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研究岩心分析化验资料、试油测试资料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从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对低孔低渗储层从多角度进行了精细解释处理.并通过各项测井新技术的应用对流体性质进行了识别;并利用XMAC测井资料对地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项岩石
快速沉积造成岩石颗粒细、厚度大,成熟度不高,矿物组分复杂,地层相变快,流体排泄不畅,地层非均质性强,横向连同性差,形成多套高压油水系统等特点,决定油层低阻、压力复杂、油水识别困难.本文在岩心分析数据和试油试采资料的基础上,从岩性、物性、含油性等角度分析储层特点,揭示低电阻成因.进而对储层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储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认清储层特征的基础上,确立处理解释模型和参数,采用最优化解释技
对于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研究储层级别划分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塔里木盆地卡塔克1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性地层基质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裂缝和溶蚀孔洞.通过对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研究分析,将此区储集层划分为裂缝-溶孔型、溶蚀孔洞型和裂缝型三种类型.根据此区生产测试或投产资料,将储集层分为Ⅰ、Ⅱ和Ⅲ三个级别,并与测井曲线相结合,确定了测井资料划分储集层级别的原则,将此原则应用到试油
本文在研究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量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溶蚀裂缝、溶洞与成像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该地区岩溶发育的特征.溶蚀程度的差异,可根据成像测井资料上解释的溶洞中角砾的多寡来度量.溶蚀程度很高的轮古西井区,其大溶洞中角砾已溶蚀掉,部分井充填泥砂,并且单产状裂缝易溶蚀成小溶洞;轮古2井区各井溶洞中的角砾还比较大,溶洞溶蚀程度较弱,单产状裂缝溶洞的洞径
目前在套管井中脉冲中子测井是评价储层含油气饱和度的最有效办法之一.本文探讨了利用储层性能监测仪RPM(Reservior Performance Monitor),在低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含气饱和度的定性识别和定量计算含气饱和度的方法,并分析了碳氧比和脉冲中子俘获在含气层及凝析气层的测井响应.通过RPM在海上油田的成功的应用实例,证实了利用RPM测井仪的不同测量模式能够初步解决油气田的饱和度变化问题,
低阻油层意指低电阻油层,油层与水层电阻率十分接近,难于识别和评价.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低阻油层十分发育,从中生代的三叠系、侏罗系到新生代的第三系均有分布.由于低阻油层的隐蔽性,轮南油田的低阻油层并没有在勘探初期被完全发现,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提高,一些低阻油层逐渐显现出来并被试油确认.本文通过对轮南油田下第三系和侏罗系低阻油层发现过程的回顾,比较深入地分析了轮南油田多见低阻油层的原因,并指出具有主
核磁共振测井以全新的原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信息和响应关系,能够对地层油气评价的基本问题,进行全新的解答.胜利油田自1996年开始使用核磁共振测井以来,至今已经积累10年的测井应用经验.总结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发展应用,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应用阶段和完善深化阶段.在初步探索阶段主要是以储层识别以及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岩石物理参数为主;在研究应用阶段主要是利用T2分布形
根据济阳坳陷内68个油田中168个含低电阻率油层区块的资料,研究了济阳坳陷陆相储层低电阻率油层的微观形成机理和宏观地质成因,研究表明:引起油层视电阻率降低的微观因素主要有①储层含高矿化度的地层水,②储层所含粘土的附加导电,③储层微孔隙发育;为了验证具一定导电矿物的骨架是否导电,测量了干岩样的电阻率,实验说明导电矿物不能独立形成完整导电网络,表现不出其极强的导电能力,因此对储层的电阻影响极小.研究认
H3油气藏是西湖凹陷C构造主力油气藏之一.自1989年以来经历了探井单井评价、多井综合评价和评价井评价三个阶段.随着不同的评价阶段,对H3油气藏的认识不断深化.探井评价阶段认为是具底水的凝析气藏,多井综合评价阶段认为是具气顶和底水的油藏,评价井评价阶段认为H3油气藏可分为两个独立的油气水系统,H3a+6是具气顶和边水的油藏,H3c是具气顶和底水的油藏.由于认识的不同,使C构造的储量计算、经济评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