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当前发展环境下,我国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供给领域建设已经不能够有效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大量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供给领域建设发展将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单纯的依靠国家财政是不现实的,既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不利。因此,改善投融资模式,提高投资效率,才能够有效处理发展中大量资金需求问题。PPP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了本应该由政府负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或产品和供给领域的投资,改由通过市场化安排,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在这过程中,通过协议约定,基于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需求,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受收益成果。在PPP模式的运用、推广上,我国有近30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有收获,有经验,但是教训也很深刻,发展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诸如:政策法规、收费机制及保障、盈利模式、退出机制、融资保障、风险规避等等,不解决这些问题,盲目追求PPP模式,仓促上项目,必将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就会扰乱市场环境,毒化市场环境,并最终影响PPP模式的可持续推广和应用。基于以上问题,结合北京城建集团参与的部分实践以及相关项目研究成果,本文希望通过对PPP模式在中国内地30年的发展和实践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探讨,为该模式的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应对策略和建议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