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27号文件")。"27号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志着体育素养由学术概念转向实践操作的序幕正式拉开。国内关于"体育素养评价"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加拿大生命运动中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也基本集中在体系的解读和完善,陈思同,刘洋等着重解读了体育素养的概念以及我国体育素养的概念。赵雅萍,孙晋海学者也通过对"生命护照"研发背景、目标定位、测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剖析,提出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发展的一些措施。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也重点在于概念、现状以及对策的研究,而缺少具体的量化评价。本文以加拿大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为参考,对南京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测评,对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而确定体育素养评价体系。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翻译了加拿大体育素养评价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测量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体育素养进行测评得到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系的结构效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与结论:1)结果体育素养由体育动机与信心、身体能力、体育知识与理解力、日常活动行为四个维度构成,其中问卷调查是通过学生回答与体育知识与理解力、体育参与动机与信心、日常行为等维度相关的问题来反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三个维度的水平,所以对问卷部分我们采用重测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问题。Kappa系数取值在0-1之间,值越大说明信度越高。在本次重测信度检验中Kappa系数最低为0.44,最高为0.84,平均值为0.63,说明信度较高。我们还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了测量,主要包括身高、体重、握力、腰围、坐位体前屈、平板支撑、往返跑和障碍跑等项目的测量,对该部分我们采用相关分析,用相关系数验证其可靠性。皮尔森相关系数|r|大于等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间高度相关;|r|大于等于0.5小于0.8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中度相关;|r|大于等于0.3小于0.5时,可以认为两变量低度相关。由表3-13可以看出,身体能力各指标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6,说明两次测量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身体能力测量指标的可靠性较强,有较好的信度。测量体系经过翻译和修改后具有较好的可读性,经过进一步验证信度和效度达到较高水平,可以在我国使用。我们利用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中,KMO的值为0.637,Bartlett的球形检验值为254.5,显著性为0.00小于0.05,这些都说明变量之间存在者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在SPSS22.0软件中输入变量值,在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时,基于特征值(特征值大于1)进行抽取,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抽取后的结果前五个主成分虽然特征值大于1,但是累计贡献率不到6成,所以引入第六个公因子,得到新的解释总方差,引入第六个公因子后,累计贡献率达到65.3%,能够解释体育素养测评体系一半以上的信息。由碎石图,我们也能看出,当提取7个公因子时,特征值变化趋于平缓,所以我们应当提取5-6个公因子。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我们可以看出:每个因子的因子载荷都在0.5以上,说明无需对因子进行删减。在众多因子中,因子1解释了CSAPPAAdequacy、和同龄人比较、CSAPPAPredilection、喜欢/不喜欢运动的原因,因子载荷量分别为:0.78、0.69、0.67、0.66;因子2解释了协调性、灵敏性,因子载荷量分别是0.85、0.72、;因子3解释了往返跑、平板支撑,因子载荷量分别为0.79、0.67;因子4解释了体育知识(偏好类)、体育知识常识类,因子载荷量分别是0.79、0.74;因子5解释了握力,因子载荷量是0.84;因子6解释了MVPA、静坐时间,因子载荷量分别是0.80、0.72。我们可以很据解释的因子类别将6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体育动机和信心、灵敏项目、耐力项目、体育知识、握力、日常行为。其中灵敏项目、耐力项目、握力都可归结为一类,即身体能力。这样我们最终可将其分为四个主要因子:体育动机和信心、身体能力、体育知识、日常行为。这也恰恰符合国际上所通用的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结构体系。这说明我们所翻译并采用的加拿大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结构效度是很好的。2)结论通过对加拿大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的因子分析,可以得到体育素养的四个主要因子分别是参与体育动机和信心、身体能力、体育知识、日常行为。分析结果也恰恰符合国际上所通用的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结构体系。这说明我们所翻译并采用的加拿大青少年体育素养测评体系的结构效度是很好的,是可以用来对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素养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