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为例

来源 :第八届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建设是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成都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4+0”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实践探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其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项目办学质量、增强办学效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快速发展.广东省高等院校也在这个领域积极探索并开展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开展的本科层次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机构的现状进行全面数据调研,分析其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积极推动广东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大力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战略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其新的内涵和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必要从顶层设计上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调动高校主体的积极性,突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创新转型之道,从而实现与“一带一路”战略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江苏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是新时期影响江苏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针对江苏为什么要推进高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江苏高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问题与政策及其推进江苏高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展的工作建议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鼓励中外合作项目较多的高职院校设置非独立法人机构、引导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是湖南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特别注重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在与英国班戈大学共享师资的同时,不断扩大自聘教师队伍;教学模式和课堂形式多样化,注重积累优秀实践案例,建立“课程教学质量与考核可追溯机制”,施行可持续改进机制,将英方优质教育资源导入本地服务器,重视学生体验和参与,突出发挥对中方学校发展的驱动作用,促使中英两校科研合作再上新台阶,为政府和省属高校教育发展贡献智慧.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俄两国元首频繁会晤,开展项目对接、落地建设,两国共同致力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力促进了中俄关系发展,俄罗斯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伙伴;双方政治互信水平不断提升,中俄关系已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两国高层重视民心相通,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民心相通、教育先行,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俄
人才培养机构的自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真实反映其发展困境.对一定数量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自评报告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其发展困境集中在师资、学生、管理机制、课程教学、沟通合作五个方面,该五个方面又可细化为更为具体的问题,基于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解决项目发展困境的对策还需差别设计.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希望能够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作为公办和民办以外的“第三驾马车”,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化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与中外合作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不同,高职教育应有其独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因此,明确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内涵、梳理和制定相应的专业标准、设
大学国际化是地方高校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途径,中外合作办学直接引进并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学国际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国际化需要高校紧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国际化只有经过本土化过程才能融入中国的教育体制,融合过程中才能形成高校鲜明的、“和而不同”的、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国际化、本土化、个性化,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三个不同方面,高校的合作办学发展过程也正是三者耦合的过程.
北京交通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Nan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Program,简称NMT项目)自2013年正式招生办学以来,针对项目治理体系不断探索完善,以保证、提升办学及管理质量.在建设过程中,NMT项目主要围绕管理与专门委员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监督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挖掘本项目办学特色内涵,开拓办学特色外延,
目前全国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约46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中外合作办学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国际化的教学和培养模式下如何保障学生培养质量;如何针对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业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适应国际化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业指导工作为例,初步探讨了有效学业指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