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06A/20钢异质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2016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iya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D406钢和20钢异质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406A与20钢焊缝区的显微组织主要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熔合区主要是针状马氏体,是接头最易产生裂纹的区域;D406A一侧热影响区靠近焊缝处出现硬度最大值,其中焊缝中心为659HV0.2;20钢一侧焊接接头焊缝处的最高硬度在350HV0.2左右,低于D406A一侧焊接接头的硬度,因而D406A钢一侧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相对较大;同时,熔合区的冲击功小于母材和焊缝处的冲击功,即熔合区的冲击韧性在接头中是最差的;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断裂位置均在焊缝处,且其平均抗拉强度为679MPa,这与其焊缝处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有很大关系;接头冷裂纹敏感性高.
其他文献
从研究焊接接头强度出发,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高速埋弧焊烧结焊剂各组元之间的综合交互作用及其对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定量描述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CaF2和Al2O3的交互作用对焊缝的强度有促进作用,但当焊剂中含有大量的CaF2、Al2O3以及CaO时,ZrO2的加入量有一定的限制,加入少量即可,因为随着ZrO2加入量的增加,会使焊缝恶化,对焊缝金属的拉伸强度产生不利影响;高
采用两种过渡材料Cu-Ag-Nb和Cu-Ag-Nb-Mo对钛/钢爆炸复合板进行对接熔焊试验.利用SEM、EDS、XRD等检测方法对接头微观组织、成分及相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芯焊丝均有效避免了裂纹的萌生,其中Cu-Ag-Nb-Mo焊材的过渡效果较为平缓.
本文通过控制自保护药芯焊丝中合金元素的含量,研究了Mn、Ni、Ti、Nb含量对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n含量的增加,焊缝区组织中针状铁素体(AF)数量增多,同时细化了焊缝的针状铁素体,提高焊缝的抗拉强度.Mn和Ni可以有效的细化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提高焊缝的韧性.随着Ti和Nb的增加,形成Ti和Nb的碳化物增多,导致碳元素减少,焊缝硬度降低.
Inconel740H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抗腐蚀能力,常常被用于核电设备的关键部位,但在高温下易产生高温失塑裂纹(DDC).本次通过应变-裂纹(STF)试验法测定镍基合金Inconel740H出现高温失塑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以及通过观察金相组织,裂纹形貌,断口形貌研究高温失塑裂纹的机理.
本文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在碳/碳(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ZrSiO4涂层,采用SEM和XRD研究了涂层的形貌,成分以及相组成;采用氧乙炔焰烧蚀测试了涂层的抗烧蚀性.结果表明:经过120s的烧蚀后,试样的线烧蚀率为1.5×104mm/s质量烧蚀率为6.84×10-3mg/s.
采用电化学阻抗技术(EIS)和动电位极化测试技术,研究了X90管线钢螺旋焊管母材和焊缝在近中性模拟土壤溶液(NS4)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NS4溶液中,X90管线钢具有典型的阳极溶解特征,没有钝化现象;母材的热力学稳定性高于焊缝的热力学稳定性;在-850mV极化电位下对母材和焊缝试样进行不同时间的极化,随着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极化电阻增加,腐蚀电流密度下降,材料的耐蚀性增加,且母材的耐
本文对10mm厚的异种钛合金TC4/TC17电子束焊接试板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分析TC4/TC17异种钛合金接头不同区域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接头组织差异明显,焊缝组织为细小的马氏体,TC4侧热影响区为粗大的马氏体,TC17侧的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大的β相.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拉伸、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高频焊接参数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与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高频焊接时,在焊接速度和焊接热输入一定时,适当增加开口角可防止焊缝过烧现象的产生,但过大的开口角会导致焊缝成型不稳定;适当增加焊接速度,焊缝成型性能变好,焊缝含氧量显著降低;焊缝中δ铁素体的含量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先增后减,同时伴随σ脆性相析出;对于壁厚3
TCS345这种新型铁路车辆用的不锈钢,以它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型材料,已在敞车等车辆上得到推广应用.如果TCS345用于罐车上,与现罐车用板Q345A相比,在相同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优劣如何?通过疲劳试验,以获得它们的S-N疲劳曲线.
焊接残余应力不可避免的存在于任何焊接结构中,并直接影响结构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为进一步了解C70枕梁下盖板组成(中)与中梁下翼缘焊缝取消前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变化情况,采用小孔应力释放法对该部位进行残余应力测试,得出焊缝变化对该部位的残余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