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预处理后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联合BDNF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梗塞损伤的研究

来源 :2015第十五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缺氧预处理后骨髓源神经干细胞联合BDNF立体定向移植对大鼠脑梗塞损伤修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MCAO成功模型SD大鼠120只,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分为常氧和缺氧预处理两组,每个大组再分均成三个亚组: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BMSCs-NS)组24只;大鼠骨髓源性神经球联合BDNF(BMSCs-NS-BDNF)组24只;对照组(仅注射DMEM/F12培养基)12只.缺氧预处理组模拟海拔5000m高度的低压氧舱行3d,每天3h的缺氧预处理.分别于移植后3d,7d,14d,21d,28d,3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包括平衡木测试、行走测试、抓握测试),断头取脑后再从形态学(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及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了解骨髓源性神经球分化情况,进行疗效观察.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and purpose Blood pressure following ischemic stroke associated closely with its prognosi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n brain-and renal-perfusion at earl
会议
目的 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 将2008年09月~2012年09月并发MODS的104例ACVD患者(伴有肺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
会议
研究背景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五高特点,而脑梗死占脑卒中60-80%.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脑卒中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47phox是NAD(P)H氧化酶系统的一个主要成份,在活性氧的产生过程中p47phox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活性氧与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高血压等血管性疾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是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47phox基因的编码区存在数种遗传多态位点,
会议
Objective There is still controvers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stroke blood pressure (BP)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uc
会议
目的与背景 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是(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 MCAO/R)是脑缺血研究中经典模型.但是临床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然而在脑缺血研究中使用的大鼠MCAO模型基本以8周龄的大鼠为主,与临床脑缺血的发生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使脑缺血基础研究能够与临床研究更接近,因此,我们就如何使用现用的造模方法制备稳定的中老年大鼠MCA
会议
目的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是大豆中富含的植物雌激素,同时具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用,具有包括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功能.Genistein已被证明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其药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已知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占主要成分,且动脉硬化病理过程中平滑肌细胞表型亦发生转变,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genistein在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及表型转
会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athepsin-B抑制剂CA074-me对全脑缺血/复灌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溶酶体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80g-30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6)、缺血/复灌模型组(n=6)、CA074组(n=6).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全脑缺血复灌损伤模型组,双侧椎动脉电凝恢复24小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20分钟后恢复血液灌注;假手术组除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会议
目的 初步探讨益母草碱(leonurine,LN)对慢性脑缺血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LN,1次/d,连续给药30d.利用卢卡斯快蓝染色法观察胼胝体髓鞘变化,TUNNEL法检测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髓鞘碱性蛋白和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
会议
背景与目的 目前临床上可应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二者半衰期短均较短,且不能靶向性作用于缺血半暗带,进而导致溶栓效果欠佳,并有全身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在前期工作中,本实验团队合成了一种聚乙二醇-尿激酶纳米凝胶,该纳米凝胶具有pH敏感性释放的特点,能够选择性释放于缺血半暗带,且半衰期较裸尿激酶明显延长,动物实验也未见明显毒性.体外实验已经证实其溶栓效果与裸尿激酶相当.本实
会议
背景与目的 脑出血是一种伴随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及不良预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在实验研究中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改善脑出血预后的能力.iPS解决了伦理方面的难题,使得获得神经干细胞更加便捷.神经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维持免疫耐受等,减少脑出血后的继发脑损伤.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了解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出血大鼠外周血调节T细胞(Treg)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