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东换季过渡期气候特点分析

来源 :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春到夏,夏到秋,秋到冬,冬到春的季节转换不是突变的,实际存在一过渡时期。而季节间过渡期的长与短,反映了当年季节转换时期冷暖空气活动的强弱,大气环流特性等,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生产方方面面。为此,本文根据候温法划分季节的方法,定义第一次达到(春夏秋冬)界值到稳定通过界值的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期,利用启东55年(1956-2010)气候资料,采用逐日5天滑动平均气温划分出每年的四季及季节间过渡期,并分析四季过渡期各自的变化特点,以期了解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进一步做好为农服务和精细化气候预测打下一些基础。
其他文献
入汛期间,副高增强或减弱是考虑能否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天气影响系统之一,本文针对2009年7月22日~23日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首先分析了产生暴雨天气的基本事实;其次分析了产生暴雨前后环流形势特征的演变状况,分析认为这次暴雨从天气影响系统看出,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其北侧存在明显低涡切变;加之明显的西南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作用引起的,接着应用数值产品资料,分析了水汽及动力条件的作用,分析认为日本数值产品
移动式气象服务平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的实时观测和预警能力,提高观测数据的典型性和实时性,克服固定式自动气象站观测范围不可变的局限性,而特别设计的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基于维萨拉WXT510气象观测仪、GPS经纬度仪、3G无线通讯网络、VPN网络、普通轿车、常用预报软件而建立的,具有体积小、能耗低、任意定位观测、通讯快速、可靠等优点。在重大灾情、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应急气象环境监测和服务中具有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监控系统运用到各个方面。本文根据电气线路引发火灾的机理分析,对南通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做出具体方案。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探测仪器,实时地对雷达的电气运行状况进行监控,杜绝了电气火灾存在的隐患,保障雷达的正常运行。
本文是镇江市科协下达的对镇江市"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立项第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利用气象、环保、农业、医院跨学科的相关数据,对"十一五"期间镇江市农业污染源、农业气象污染主要途径、农业气象污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缓解和减少农业气象污染的具体对策:强化农业气象污染网络预警平台建设、推广农业和农业气象新技术,扩大再生资源利用率、继续建立"三品"基地、强化宣传,落实责任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隶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ae,小粉虱属Bmisea,是海门市自2002年开始新发生在蔬菜、花卉、棉花等园艺和农作物上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害虫.2005~2006年在暖冬气候的有利保护下,烟粉虱持续加重并扩散发生与为害,2007年烟粉虱在海门地区发生更为猖獗,海门市郊附近多块露地黄瓜在春夏之交就遭受了80%以
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型发电产业,国内尚没有一个独立的设计规范来明确如何进行光伏电站的防雷接地设计。而光伏发电站一般布置在开阔平坦的滩涂或开阔的屋顶上,作为至高点,极易发生雷击事件,特别在雷电高发地区;另一方面,光伏电站的防雷是看似简单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方阵、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电站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社会供电服务等。因此,迫切需要探讨光伏电站
2008/2009和2009/2010年冬季在湖北省恩施雷达站(30°17N,109°16E,海拔高度1722m),利用能见度仪、雾滴谱仪和雨滴谱仪观测得到的能见度、云雾滴和雨滴微物理特征量以及3mm和4mm导线积冰厚度资料,结合同期的自动气象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恩施地区电线积冰产生、增长、维持和脱落阶段的天气背景、气象条件以及云雾和降水粒子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
201 1年6月17~18日江苏出现了自6月14日入梅以来的首场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1 1·6"),这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影响鄂南、皖南、苏南及浙北的沿江中下游一带,属于典型的夏季静止锋降水。本文利用实况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ECMWF全球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其进行环流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Hovm(o)ller图分析方法,诊断北半球副热带急流中Ross
2011年6月30日起,作为江苏梅雨代表站的南京、苏州、南通和淮安都连续出现了2~4d的无降水天气,镇江本站更是连续5d无降水,其中,7月2日~4日以上地区还连续出现了2~3d的区域性高温天气,各站累积日照时数均大于20h,而后的7月4日~20日江苏却出现了一段低温高湿多雨寡照的异常气候,因此,在出梅日的界定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利用实况观测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位于118°12-119°36E和32°43-34°06N,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兼具有南北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丰富,降水量充沛.本文利用淮安基准气候站迁站后近十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淮安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也联系本地区日照、云量、相对湿度等相关气象要素的资料变化,分析了本地区太阳辐射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太阳总辐射总体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