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pH诱导形状记忆和自发驱动行为的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7189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通过在传统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中以弱电解质甲基丙烯酸MAA 代替部分强电解质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制备得到了由[3-(甲基丙烯酰氨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MPTC、NaSS、MAA 共聚的水凝胶,该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和独特的自发驱动功能。该凝胶在NaOH 中强度下降;将凝胶再放入HCl 后强度又提高,此过程可重复进行。我们利用此性质实现凝胶在酸碱中的形状记忆过程,凝胶在HCl 中可固定临时形状,在NaOH 中可恢复至永久形状。在第一次形变恢复后,将具有少量残余形变的凝胶再次放入HCl 中,凝胶可自发形变至临时形状,且此临时形状亦可在NaOH 中恢复至永久形状,即凝胶可在临时形状与永久形状之间多次自发变化,这与传统的形状记忆水凝胶每次临时形状都需要外力的作用完全不同。我们推测这是凝胶在溶胀的同时有新的交联点形成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自发驱动行为,这种自发驱动行为可极大扩展水凝胶驱动器的设计和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报道了通过无规共聚构筑了一类液晶聚合物刷对液晶的取向进行调控。首先用含有偶氮苯液晶基元的单体与含有环氧基团的单体(GMA)进行共聚,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液晶基元含量的共聚物,并用核磁和红外对其结构和含量进行了表征。进一步,将该系列聚合物旋涂在硅基底上,构筑了一类聚合物刷,并对5CB 在其表面的取向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液晶组份的降低,基底上聚合物刷的垂直液晶基元排列密度变小,使得棒状小分子
PCL 及PVA 因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当今热门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但这两种聚合物之间不相容的缺陷限制了PCL-PLA 复合材料的使用。本研究通过改性纤维素纳米晶来控制其在PCL-PVA 体系中的界面分布情况,制备出PCL 为分散相,PLA 为连续相的PCL/PVA 体系或PLA 为分散相,PCL 为连续相的PVA/PCL 复合材料。有趣的是,本实验采用的Pickering 乳液模板法而非传统的
全同聚1-丁烯(PB-1)是一种多晶型聚合物,常见的晶型有晶型Ⅰ、Ⅱ、和晶型Ⅲ.PB-1 的晶型转变会导致产品发生体积收缩,带来产品形状不易控制,制作周期延长等不利因素.碳纳米管(CNT)因其具有长径比高、密度低、表面积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聚合物-碳纳米复合物体系中.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拓展PB-1 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我们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得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PB-1 的
全同聚1-丁烯是一种多晶型聚合物,熔融后常压冷却结晶形成晶型Ⅱ,之后逐渐过渡到晶型Ⅰ,常规条件下,实现晶型Ⅱ到晶型Ⅰ的转变需要7 天,不利于生产应用.为了缩短晶型转变时间,我们引入两种典型纳米粒子,硅酸盐粘土坡缕石(PGS)和芳基酰胺衍生物(TMB-5),以调控晶型Ⅱ到晶型Ⅰ的晶型转变行为.我们使用TMB-5 和PGS 作为成核剂分别与PB-1 溶液共混,通过DSC,WAXS 系统研究了两种纳米粒
本文报道了一类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液晶高分子.首先合成了一系类基于“甲壳”效应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AIE)的液晶高分子,并用GPC、核磁等实验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进一步DSC、PLM、WAXD、UV-Vis、PL 等实验结果表明,其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对于该系列样品的相行为、相结构都及光物理性质均具有重要的影响.UV-Vis、PL 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所有聚合物具有明显的AIE 现象,
形状记忆水凝胶是一类具有特殊的刺激响应的软物质材料,通过外界的刺激,它可以从临时形状恢复至永久形状。这种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学、药物释放、柔性驱动器、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一系列潜在的应用。我们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为单体,以锂藻土Laponite 为交联剂,并加入了氧化石墨烯(GO),制备出了一种物理交联的形状记忆水凝胶。将凝胶在 80℃下浸泡1 min,然后在冰水中浸泡5 min 以固定临时形状。
液晶态是介于晶态和液态之间的聚集态,既表现出晶体的各向异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流动性赋予液晶快速的外场响应能力,但也成为柔性液晶器件发展的障碍。液晶物理凝胶通过非共价键自组装形成的三维纤维网络对液晶凝胶化,在保持液晶快速电光响应能力的同时提高了液晶材料的机械稳定性,避免了液晶的任意流动,有利于柔性液晶器件的制备。本文选用1,4-苯二甲酰胺苯丙氨酸衍生物为手性凝胶因子,以向列相液晶4-正戊基-4′
多层聚电解质胶囊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水处理,食物和化妆品加工,以及药物释放和组织工程.传统的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胶囊的方法有LBL 自组装技术和乳液聚合,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多步或者使用有机溶剂的缺点.因此,发展一种简单的生物友好水环境中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胶囊的方法仍是一个挑战.本文我们将壳聚糖溶液滴加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发现在二者的接触界面形成一层络合层,阻止两种溶液的混合.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壳聚
受贻贝启发,我们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形状固定率和高形状恢复速率的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水凝胶。通过将水凝胶浸泡在FeCl3 溶液中30 s 引入Fe3+,然后在NaOH 溶液中固定20 s 使Fe3+与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形成tris-complex 即可获得临时形状,再放入HCl 溶液中60 s 使tris-complex 解离成mono-complex 即可实现形状恢复。溶胀和Fe3+络合
本文使用超灵敏差分交流芯片量热仪对聚苯乙烯超薄膜在不同热历史下的动力学玻璃化转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分子量聚苯乙烯超薄膜的动力学玻璃化转变温度不随膜厚及降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而对于低分子量聚苯乙烯超薄膜,它的动力学玻璃化转变温度不仅随膜厚的降低而降低,同时还随着降温速率的升高而降低。我们还发现,降温速率变化所导致的动力学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量随着膜厚的降低而增加。无辐射荧光能量转移法可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