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发及其超高泵送技术

来源 :两岸四地高性能与超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强度等级为C100的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超高泵送技术.以天然沸石粉及特种外加剂配制的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高粘性、高保水性能及可泵性;在施工应用时,将这种混凝土泵送至411m的高度,能均匀流过钢筋,填充模板.UHP-SCC 28d强度能满足了C100强度等级的要求,并与振动成型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强度,而且这种含有特种外加剂及天然沸石粉的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比基准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性能.
其他文献
高温气体驱油技术是针对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油井供液差的生产难题而开发研制的.该技术是在油井注汽前向油层内注入高温气体驱油剂,然后再注入高温蒸汽,在其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气体.利用生成CO2气体及其反应生成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达到提高蒸汽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提高油井产量.高温气体驱油剂是以可生成CO2的化学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为主剂的混合溶液.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适合
针对某重质原油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及油品性质,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水的配伍性、与原油间的界面活性、抗盐性、长期热稳定性和驱油效果等一系列实验研究得出,应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可行性.所筛选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为0.1%聚合物+0.36%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为19.7mPa·s,与原油间界面张
针对南北地震带房屋建筑种类众多、易损性差异大等特点,提出采用分级分区的思路研究南北地震带各类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并以四川省为例给出了地震易损性矩阵.对于城镇地区的抗震设防建筑,根据基本设防烈度的不同划分为高设防建筑(8度和9度)和一般设防建筑(6度和7度),分别给出各类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对于城镇中一些建造年代较早的砖混房屋、城中村和农村中未按设防要求自建的砖混房屋不做分区给出标准的震害矩阵.农村
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有效的耗能减震构件在地震高烈度区的工程结构中己被广泛应用.保证防屈曲支撑节点的稳定性是其设计的关键,然而已有研究和设计方法并没有关注支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防屈曲支撑节点稳定性的影响.为此,设计一根两端固接连接的足尺防屈曲支撑试件并对其进行子系统试验,支撑采用单斜布置形式.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层间变形会引起支撑节点以及约束构件发生平面内刚体转动,导致支撑轴力作用线与节点轴线之间产
本文详细阐述了应用光纤传感器进行混凝土收缩长期测量的试验方法,并用该方法评估减缩剂应用于香港地区混凝土的效果.本试验时间持续长达3年半,选用了香港地区最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作试验试件,强度等级从Grade35到Grade45,水胶比介乎于0.39和0.48之间,粉煤灰掺加量为0%或者25%.试验结果表明,减缩剂能有效减小混凝土的收缩,但减缩效果会随时间递减,半缩期会随减缩剂的掺加而延长。
目前工程界进行之水中结构物,主要以连续壁、深基础桩为主,仍然使用传统混凝土或高流动性混凝土,其浇筑质量并不容易控制.经过多年研究,已成功研发拥有自充填特性、遇水不离析的水中自充填混凝土,借着本身之重量,不需要捣实、振动即可通过钢筋间隙,并充填至模板各个角落,避免发生混凝土施工质量不良之缺陷。本研究以自充填特性、水中不离析及抗冲蚀能力为试验目标,测试新拌混凝土:工作度、浊度值、pH值、抗冲蚀试验.本
本文结合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项目,研究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UHP-SCC)的收缩特性.研究表明,经过比较不同的配方,选用最适当的配合比方案,超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UHP-SCC)的收缩性能及抗裂能力均优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本文研究了不同水胶比条件下,纯水泥净浆及掺入超细矿渣粉、硅灰的水泥净浆的水化放热特征,表明在低水胶比条件下,掺入超细矿渣粉及硅灰的复合胶凝材料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控制水化热十分有利.
本文对深圳京基金融中心巨型钢管混凝土柱典型截面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混凝土开裂、钢板局部变形、板件屈曲、应力应变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钢管混凝土柱在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及钢管柱的截面构造的合理构成等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在压弯往复荷载作用下不存在滑移或滑移很小,耗能能力较强,构件变形能力较好.钢管混凝土柱压弯试验试件最先屈服的位置
本文对京基金融中心巨型钢管混凝土柱与巨型支撑典型节点静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以及有限元分析方法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混凝土开裂、钢板局部变形、板件屈曲、应力-应变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钢管混凝土柱与巨型支撑节点在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及钢管柱与巨型支撑节点构造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节点及相连构件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节点试件可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要求.在整个加载过程中,该节点形式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