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例

来源 :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正骨推拿法配合捏脊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结果总有效率有效率93.33%。通过手法调整脊柱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力学平衡,改善脊柱周围软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由于水肿对神经根的挤压使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
其他文献
颈椎病是一种不断发展型的颈椎功能退化疾病。本文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中医推拿疗法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介绍了推拿结束后的护理方法。
目的:观察亚健康人群在灵龟八法推拿调治后IgA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150例符合研究要求的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安慰组和中药组,分别用灵龟八法推拿、对照手法和中药治疗,观察IgA和血液流变学在调治前后的变化。结果:调治前后1gA、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血浆粘度自身对照,试验组和中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治后lgA、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血浆粘度组间比较,试验组和中药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治疗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测量者、统计者)、空白平行对照试验设计,试验组用中医推拿,对照组静卧休息,干预时间均为45min/次,每周干预2次,疗程为3周。结果:中医推拿与休息比较更能改善躯体疼痛性亚健康人群疼痛指数中的感觉、情感、评估、其他、疼痛评估指数和现存疼痛强度等维度的评分。结论:中医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疗效确切,没有不良反应,值得大力
揣穴是针灸推拿取穴的重要一环,但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导致揣穴技能教学的欠缺。近年我们以肌肉骨骼系统解剖辅助揣穴技能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肌肉骨骼系统及周围神经血管触摸及腧穴体表定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穴位下相应的可触及、重要解剖结构,并对可触及重要解剖结构进行解剖描述。同时我们提出了穴位触摸规范化的设想。
目的:观察改良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治疗作用及MRI+MRA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观察对照。方法:随机对该门诊及住院确诊CSA患者采用改良整复手法治疗即治疗组,及对照组用四头带牵引加口服西比灵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症状体征对比,并用MRI+MRA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2)两组治疗后椎动脉变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并进行疗效统计和评价。结果:治愈97例,好转3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1%,治愈率69.3%。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简便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目的:观察卧位定点扳法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将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采用卧位手法放松牵引、定点扳法施治;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推拿施治。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和90.5%。治愈患者第一疗程比较分别为36.6%和24.0%;第二疗程为53.7%和32.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卧位定点扳法为主的脊柱矫正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评价点穴经筋疗法对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治疗组KOA患者30例46个患膝采用点穴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为KOA患者14例14个健侧膝关节,两组均在治疗前(或观察前)及3个月结束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膝股骨内外侧关节软骨厚度,治疗组30例46个患侧膝关节在治疗前后采用KOA病情严重指数(ISOA)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46个患侧膝股骨
本文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矢状位前后失稳改善的情况分析其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以探讨牵引下推正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机理。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指累及咀嚼肌和(或)颞下颌关节,具有共同症状和体征的诸多临床问题的总称。关节弹响和杂音、口颌面疼痛及开口受限是TMD常见的症状、体征。方法:除了传统的颢下颌关节区域局部手法治疗,关节毗邻的颈及肩背部的治疗也是一项可行的思路方法。结果:手法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肌肉区的疼痛缓解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