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调发展理论的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评价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2010 年江苏省各地级市协调发展度数值跨度在0.216~0.331 之间,共涉及勉强协调发展类和初级协调发展类共两种类型,其中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到总类型数的76.9%,说明江苏省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规律,而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因素,决定着各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及相对发展度.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讨干旱半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区划,有利于发挥绿洲区域土地资源优势,促进绿洲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以新疆伊犁州直为例,利用伊犁州直2002-2009 年土地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借助GIS软件定性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绿洲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在坚持行政区完整性、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则的基础上,最终将伊犁州直县市
研究目的:本文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研究方法:参照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研究结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多时段耕地质量动态变化评价结果显示2011 年区
研究目的:为高原地区城市控制网加密寻求最佳方法.研究方法:基于昆明市主城区1:500 地籍更新调查中GPS控制网I 级点加密项目经验,以高原地区城市GPS 控制网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技术优化方案以及技术创新点,结合项目组织实施模式探索加密方法.研究结果:为开展高海拔城市GPS 控制网建设的同行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研究结论:该方法切实可行,成果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成果使用方的一致好评,特别是政府的一
本文将CLUE-S 模型应用到崇明岛东部, 模拟时段为2002-2015 年. 模型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养殖池、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芦苇塘、河流水体.选取了13 种内在和外在驱动因子和三种情景下的土地需求量,即正常模式下的土地需求量(按照1988 年到2002 年的土地变化率)(情景1)、城镇化发展模式下的土地需求量(根据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要缩小,大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情
研究目的:在研究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工业用地供应的现状和取得的制度绩效,从中找出工业用地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土地供应政策创新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现象溯源法和综合归纳析法.研究结论:当前我国工业用地供需矛盾较大,下一步须从坚持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其程序入手,进一步地改革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努力推进利用低效的工业用地再开发、再利用,促进经济结构
研究目的:本文以2006-2010 年数据为样本,通过引入审批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这一重要变量构造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及效率变化情况,并结合农地城市流转驱动分析,探讨了区域年均人口增长额、人均建设用地、人均GDP 等因素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各城市年均人口增长额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对农地城市流转效率影响显著且影响水平
研究目的:揭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户是否具有搬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多元逻辑斯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52.33%的农户具有搬迁意愿;年龄、家庭主业、住房修建年代、所处地形以及通达程度是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要把对影响农户搬迁意愿的显著性因素作为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研究目的: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合理共享土地收益、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基于博弈论的理论分析和对伊宁市英也尔乡的实证分析,探讨征收耕地补偿量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制定更加合理的补偿标准和相应的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博弈论等.研究结果:征地中,农户实际可得到的征收耕地补偿量基本满足近期的生存需求,但是远远小于理论补偿量;在博弈的过程中,博弈主体
研究目的:在阐述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农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基础上,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2010-2011年间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评价湖北省和三大地貌分区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水平.研究方法:问卷调查、CSI 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1)全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单指标农户满意度集中在良、优两个等级,土地整理前后相同评价指标的农户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2)按照最大隶属度和绩效
土地生态安全对区域的土地开发利用和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面临更加严峻的土地生态安全形势.本文选择经济、自然、社会三方面16 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对苏南地区五个城市2003、2006 和2009 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了各个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促进和威胁土地生态安全的共同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总体来说,苏南五市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