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MOOC的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推荐系统研究

来源 :第22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 (NASA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开放课程(简称MOOC)正逐步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为学习者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机会,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本文借鉴商业系统个性化推荐的方法,提出了面向MOOC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系统,阐述了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本文采用基于用户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和基于项目聚类的推荐方法,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
其他文献
在现今的计算机系统中,应用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存储系统愈来愈趋向于使用读写性能远超磁盘的闪存作为存储介质。对闪存单元进行的每次擦写操作都会对它产生一定的磨损,从而限制了闪存的使用寿命。除此以外,随着闪存单元擦写次数的增加,数据的比特错误率也会随之增高。所以,减慢闪存磨损、延长闪存的使用寿命是闪存存储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已经有很多方法被提出以实现延长闪存使用寿命的目的,包括增
会议
作为计算机科学中一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图适合描述大规模、无规律、稀疏的关联信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数据分析之中,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关系、互联网上网页之间的链接、科学文献的相互引用、蛋白质之间的交互关系等都可以建模为图数据结构。在此背景下,对图数据进行高效的访问、处理就成为当前图计算、图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图处理任务的增加,图处理系统多任务执行能力正广受关注。
会议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非易失存储介质(non-volatile memory,NVM),比如PCM、STT-RAM、3D XPoint 等,给现有的存储体系结构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些新型存储介质具有功耗低、访问速度快、存储密度大、字节可寻址以及非易失等优点,不仅有效缓解了内存计算(in-memory computing)中现有内存扩展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用于持久性
会议
大数据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Web服务器集群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负载挑战。传统的负载均衡主要分为静态负载均衡和动态负载均衡。静态负载均衡是基于无状态的,故其在应对实时的负载变化方面能力较弱,同时使用上也缺少灵活性和通用性;动态负载均衡存在着系统开销大、信息获取滞后、自适应(稳定性)能力差、负载值的精确性略显不足、通用性差的缺点。
会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总量急剧增加。其中大部分数据需要进行长时间保存来不断挖掘其价值。现有以磁盘和固态盘为存储介质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长期保存不是最优选择,需要一种归档型数据中心来长期存储数据。长期存储数据中心的总拥有成本是由数据中心采用的存储介质类型和散热、电力等基础设施决定的,此外存储介质密度增长率也会影响数据中心总拥有成本。
云计算系统具有高伸缩性,高可用性,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对于企业而言,使用公有云面临安全性和网络设施中断的风险,因此更倾向于将核心业务迁移至私有云平台。私有云平台由于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部署的灵活性进而带来了私有云评测的难度。目前服务器评测方法和基准虽然已比较成熟,但不直接适用于云计算系统的评测。
会议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数据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产生了一门重要的分支——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大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用视觉形式向人们展示数据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使生硬的数字通过数据可视化软件就可以很容易发现其关联变化。本文根据某公司报警运营服务需求,在报警服务平台的框架下介绍报警平台可视化的环境及工作流程,结合基于降维和非降维的数据分析技术,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数据,同时用户对大数据的响应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面临对大数据的高并发数据操作需求,哈希表由于其O(1)的平均查找和更新时间以及小巧灵活的特点,在键值存储系统、包分拣、自然语言处理、负载均衡、IP 查找、入侵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会议
由于NAND闪存的固有限制,写不能原地更新写,写的粒度是页,擦除的粒度是块,擦除前需要将块中的有效页迁出,传统上是在垃圾回收阶段进行擦除以重用失效页。根据采用fio对Intel SSD DC P3700固态盘的测试结果,当执行读写请求大小为4KB、读写请求比例为7:3的随机I/O时,若SSD是空盘(相当于新盘),其IOPS能达到20万,读写延迟分别为180us/2000us;但对SSD进行数据预埋
会议
近年来,云计算的盛行导致云存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云中存储自己的数据,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例如美国的“棱镜事件”,开始阻碍云存储的发展。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完善和智能手机的兴起,人们使用手机客户端的频率更高,而安卓操作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安卓平台的多云存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