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足重建术治疗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COA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ig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足重建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的观察。 材料与方法: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和2—5跖骨头切除手术治疗53例(101足)伴有前足畸形和疼痛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于趾间关节僵硬性锤状趾行趾间关节成形或融合,30例足同时行伸趾长肌腱延长,伸趾短肌腱切断术。第1跖趾关节使用1/4弧形5孔接骨板固定,2-5跖趾关节使用1.2米直径克氏针同定4周。男性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9岁(30-68岁)。双足同时手术48例,单足手术5例。椎管内麻醉21例,足踝部神经阻滞麻醉32例。 结果:随访4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月。足无畸形,行走无疼痛者,结果评为优,共14例;轻度畸形,行走轻度疼痛者,结果评为良,27例;畸形复发,疼痛较术前减轻者结果评为可,5例;畸形复发,疼痛无改善者,结果评为差,0例。 第1跖趾关节融合均愈合。19例术后24月随访发现2—5跖骨远端形成新的骨赘。15例第2跖趾关节僵硬(活动度<10°)。 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和2—5跖骨头切除手术治疗严重类风湿前足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病程较长的、严重脱位的2-5趾跖趾关节脱位,应同时行伸肌腱延长手术,防止畸形复发。第1跖趾关节融合可提供足内侧序列的稳定,保护了外侧足趾,减少畸形的复发。
其他文献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最成功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超过100万例人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而THA翻修术占全部THA术的17.5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hip,DDH)的手术治疗,病例选择极为重要。影像上仍有骺板软骨的年轻患者应考虑作骨盆或髋臼周围截骨术而不行关节置换。继发于DD
成人肱骨上段是原发恶性骨肿瘤最好发的部位之一,也是转移癌的好发部位。约95%的肩胛带肿瘤可以施行保肢术,用假体重建肱骨上段的骨缺损,对肱骨上段、肩胛带及其周围的骨与软组织
会议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最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无论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成为医生和患者普遍接受的治疗方法。据统计,美国每年行ACL重建术约5万例。随着重建
<正>一、前交叉韧带断裂继发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发生率较高而又严重的运动性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
会议
1 我国关节镜外科发展道路的启示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关节镜技术被介绍到国内.当时仅有少数医院引进了关节镜设备,其应用较多地局限于膝关节检查.关节镜手术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起自80年代中期.我国关节镜外科的先驱们在学习国外关节镜技术和在各自的医院开展关节镜检查与手术的基础上,于1983年在沈阳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关节镜学习班,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关节镜手术.但这一新技术对设备与器械的依赖
会议
上世纪80年代腕关节镜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早期局限于简单的腕关节疾病诊断。腕关节解剖、功能复杂,除桡腕关节外,还涉及腕骨间关节、远侧尺桡关节和掌腕关节,在腕部活动中,发挥综
背景:对于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报道,随着保肢手术技术的进步,一些非常见和特殊部位的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逐渐被人们关注,实际上骨盆、胫骨下端的保肢手术已
会议
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质量,影响着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强调公共物品经济属性的同时,更应看到其社会属性:公平、平等、公益.因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交通的繁杂,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强调解剖复位,坚强固定.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对于踝关节骨折及周围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一些新的观念.现阐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