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宝明珠虫酿茶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抑菌圈测量法,研究了茶宝明珠虫酿茶和绿茶在不同浸提条件下的水浸提液对人体肠道有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茶宝明珠虫酿茶和绿茶的水浸提液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当浸提温度为100℃、溶剂量为每克样品10ml溶剂、浸泡时间为10ml时获取的浸提液,其抑菌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从两种恶性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 L.)中提取植物挥发油,应用四臂嗅觉仪测定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成虫对挥发油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都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通过室内选择性试验,进一步测定两种植物挥发油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及产卵行为
本文综述了CO浓度升高对咀嚼式和刺吸式植食昆虫的影响.大气CO浓度的升高将对生物圈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高CO浓度下生长的植物对植食昆虫的影响尚未得到一致结论,但总体来看咀嚼式昆虫为了获得足够的氮素营养而增加取食,但这些昆虫的生长率、繁殖和生存力有下降的趋势;而对刺吸韧皮部的昆虫来说,多引起种群数量增加或无显著影响;对刺吸木质部的昆虫研究较少,仅有的一种无影响.我们建议加强应用自由空气CO浓度升
用家蚕Bm-e细胞和果蝇S2细胞的培养物培养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的初产卵,发现上述两种培养物可以促进蜂卵的分化,而细胞培养基TNM-FH没有这种作用;进一步,100℃加热上述培养物后,促进蜂卵分化的活性没有丧失,说明对中红侧沟茧蜂卵的分化发育有促进作用的物质是热稳定的.本结果对寄生蜂的体外培养有指导意义.
本文用局部点滴、Bradford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保幼激素类似物法呢醇对长角血蜱雌虫唾液腺蛋白合成和结构的影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10μg、50μg和100μg),法呢醇能明显提高唾液腺蛋白的含量,较小测量(0.5μg、1μg)和较高剂量(200μg)对唾液腺蛋白水平无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50μg和100μg剂量的法呢醇能明显抑制唾液腺腺泡的退化.上述结果表明,法呢醇能促进唾液腺蛋白的合成,抑
通过34℃、36℃、38℃高温诱导,并用SDS-PAGE检测褐稻虱1~5日龄长、短翅型成虫体内蛋白质谱带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褐稻虱成虫体内应激蛋白的数量增多,新增蛋白的分子量多数为97.3KD、95.3KD、91.7KD、88.6KD、70.8KD及27.2KD、26.9KD、21.9KD、18.3KD.高温条件下长翅型成虫应激反应高于短翅型成虫,故长翅型成虫耐高温能力强于短翅型成虫.
2002~2004年,在河北省内邱县邢家峪油松林内开展了人工合成红脂大小蠹植物引诱荆及林间诱捕技术研究。研究表明,自行配置的引诱剂诱虫效果明显好于加拿大引诱剂。且其成本比加拿大引诱剂低70%以上。应用引诱剂进行防治时,诱捕器设置时间应在4月中旬以前,日最高气温未达到22℃,20cm深地温低于10.5℃时,此时毛掌叶锦鸡、黄刺梅开花,直到9月下旬,红脂大小蠹成虫扬飞结束;诱捕器应设在林外10~30m
研究了甲胺磷和溴氰菊酯在体外对松墨天牛幼虫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对AChE和GSTase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且,AChE比GSTase对甲胺磷的抑制更敏感。溴氰菊酯对这两种酶的作用均不明显。
非嗜食植物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具有对害虫的忌避作用而受重视。以忌避率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UPC)为指标,研究测试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 Schott挥发油对红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若蚜和成蚜的忌避和控制作用。白蝴蝶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该挥发油(浓度17mg/ml)对若蚜和有翅成蚜的忌避效果不同,但总体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10倍~1 000 0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与光照条件对南方小花蝽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南方小花蝽若虫和成虫发育历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不同光照条件的影响则不显著。在25~35℃范围内,南方小花蝽若虫和成虫的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试验中不同温度条件对若虫的发育历期有极显著影响,对成虫的发育历期也有显著影响,35℃条件下成虫的历期最短。本研究可确定人工大量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最佳温度与光照条件,从而为更
利用寄主树木的挥发性组分、小蠹虫粪便中的某些成分、寄主被害后微生物作用产生的成分等多种化合物配制了7种小蠹虫引诱剂,对非洲、大洋洲、东南亚、俄罗斯进口木材上小蠹虫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证明,小蠹虫对几种引诱剂反应敏感,成本比同类加拿大诱荆低廉,可在检疫中推广应用。但环境中温度、风、湿度对诱捕效果有一定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引诱剂的最优引诱时间和诱捕器的设置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