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混凝土理论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第三届全国商品混凝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2006全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各种社会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施工由现场搅拌进入了预拌混凝土的时代,但大量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使原有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混凝土在现实条件下的施工配合比计算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和超大型建筑物的设计对混凝土硬化后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建立现代混凝土强度理论的数学模型,完善现有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或者建立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混凝土表面结构缺陷的形成机理,形成一整套消除这种缺陷的方法、工艺,是当前混凝土工业界重要的课题,而配制和浇注成功符合审美要求的少缺陷(或零缺陷)混凝土就更应从理论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将甲氧基聚氧乙烯醚(PEG)与甲基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得到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甲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然后将其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在
会议
引入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原理,对盾构隧道衬砌管片进行分层设计,制备出功能梯度混凝土管片.并针对影响混凝土管片性能的关键性指标如抗渗性能、体积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等进行了
会议
通过化学方法对木质素磺酸盐进行改性,得到了一种接有羧基基团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KNLS-M.试验表明:1)在掺量为0.25%~0.40%的情况下,KNLS-M的减水率可高达14.5%~19.6%,接近萘
会议
根据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我们采用正交优化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成功一套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及生产质量控制的全新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体现在水泥强度的早期预测、外加剂减水
会议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在中国国内也已应用10多年.近几年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发展应用速度加快,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拓展,但国内尚未有统一的工程标准,致使在应
会议
由“组织工程”发展起来的“再生医学”概念已有10余年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历程,再生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不仅弄清了不少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临床应
本文对食品包装盒中残留溶剂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采取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法具
从硬化水泥浆体中萃取了C-S-H凝胶,用不同浓度的Na2SO4和MgSO4溶液进行侵蚀,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和分析了其与硫酸盐之间的作用.结果显示,不
在.NET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合并了CrystalReports的应用程序时,由于在CrystalReportsforVisualStudio.NET的标准工具栏上没有提供打印和预览按钮,因此水晶报表的输出是其中的
S市气象局的一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委通知要派该项科研成果的主持人去参加授奖大会。消息传开,在气象局内引起了轰动。 这天下午,在一个不大的会议室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