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I技术在奶牛场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shix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I体系是国际上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通过DHI报告,牛场可以了解饲养管理、繁殖配种、乳房保健及疾病防治等状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改进工作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在奶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一项普遍并且非常成熟的奶业服务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奶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为奶牛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宁夏贺兰县于2008年依托宁夏自治区畜牧站DHI检测中心在部分牛场开展DHI测定工作,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效果,虽然时间短,但切实感受到了DHI技术的好处。本文就组织实施DHI测定过程中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便更多的奶牛养殖户进一步了解DHI技术,加快这项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使奶牛养殖户获得更高的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中国油棕引种与产业现状,然后从生长表现、产量性状、油棕品质性状及抗逆性表现等方面探讨了新品种油棕在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生产表现。
本文以原位聚合担载法制备了NaOH/聚丙烯酸钠(NaOH/NaPAA)固体碱,采用X-射线衍射、23Na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Hammett指示剂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样品在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向丙烯酸钠聚合体系中添加NaOH提高了单体转化率。在NaOH/NaPAA样品中每个COO-可以容纳两个呈聚集态的Na+,多余的Na+将以隔离态存在。NaOH在NaOH/NaPAA样品中的
本文以天然汉麻杆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的方法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实验采用77K低温氮气吸附对样品的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且在77K、1bar的条件下测定得到活性炭样品的氢气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样品以微孔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中孔和大孔。样品的孔径分布较为一致呈多峰型分布,且在小于1nm的极微孔范围内孔径分布较为均匀。800℃下活化3.5h可以得到比表面积为3240.95m2/g以及总孔容为
本文比较了索式抽提法、冷浸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汉麻籽油的效果,考察了处理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消耗量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索式抽提法在80℃条件下提取6小时,出油率最高,达到43%。冷浸法在25℃条件下提取18小时,出油率达到36.3%,处理温度最低。微波法在60℃条件下提取5分钟,出油率达到31.9%,处理时间最短。为保证汉麻籽油的品质和提取效率,可选择事宜的方法提取。
本文以天然汉麻杆为原料,经磷酸处理,在氮气保护下于400~700℃炭化制得麻杆基活性炭。采用BET液氮吸脱附曲线和液相染料有机物吸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汉麻杆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甲基橙吸附量与吸附速率的影响。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比较面积从829.58m2/g增加到1325.73m2/g。在25℃下进行的吸附平衡实验,活性炭在亚甲基蓝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
全国各乳品企业也都意识到优质奶源仍是决定企业长足发展最大的因素,即企业要突围,必须从源头抓起,高度重视奶源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对此,伊利集团在2008年底对奶源基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个体奶站通过与政府协商,把一些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松懈的奶站进行取缔合并,同时对所有奶站采取监管、半托管和托管等不同形式的全程管理,确保原料奶质量安全、可控。在加大对奶源基地管理力度的同时,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
牛奶中免疫球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添加到乳制品中,这样的乳制品常常按IgG含量来定价,因此,寻求可靠的IgG检测方法越采越重要。本文就目前国际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阐述,包括分离层析法、电泳分离法、免疲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根据酶催化水解乳糖的原理,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利用葡萄糖试剂盒快速测定低乳糖牛奶水解率的新方法。检测表明,新方法的葡萄糖回收率达95.5%,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准确等特点。
本文阐述了利用沸石生物发酵处理技术,将奶牛粪便成功转化为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饲料资源,生产符合各类畜禽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用于畜牧业生产,改变传统奶牛业“饲料-奶牛养殖-污染排放”所构成的资源单向流动的生产模式,为"饲料-奶牛养殖-奶牛粪便-饲料”的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奶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奶牛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路线、方法和途径。并结合我国当前奶业发展实际,对实现奶牛业循环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试验旨在研究壳聚糖对奶牛产奶性能、乳体细胞数及血清IgG、IgM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12头胎次、体重、泌乳量、泌乳阶段相近(P>0.05)的成年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产犊日期、胎次等相近的原则,采用配对分组试验,分为对照组和壳聚糖组,每组6头。对照组不添加壳聚糖,壳聚糖组每天每头添加15g的壳聚糖。试验期为75天,前15天为预饲期,后60天为正饲期。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阶段,奶牛日粮中添加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