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矿粉双掺混凝土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粉煤灰矿粉双掺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煤灰和矿粉代替部分水泥,不但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提高混凝土的长期强度,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可以减少水泥的消耗量,有利于环保。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内外电机保护控制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电机保护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配套保护装置的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成及发展现状,对传统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现场总线在厂矿企业自动化系统中的诸多优点.
该文首先指出了在经常使用的高速钢中易出现的大颗粒碳化物的类型,在W18Cr4V(简称W18)钢中是M〈,6〉C,在W6Mo5Cr4V2(简称M2)钢中是混合碳化物M〈,6〉C+MC和M〈,6〉C+MC+M〈,2〉C;在W9Mo3Cr4V(简称W9)钢中是M〈,6〉C及少量混合碳化物,在W2Mo9Cr4VCo8(简称M42)钢中是M〈,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断口上不同裂纹深度α的疲劳贝壳纹间距,可以精确确定裂纹扩展速率方程da/dN=Ca〈’m〉中的常数,进而可精确估算不同长度裂纹的疲劳寿命及其剩余寿命。将疲劳裂纹
  本文设计了泥沙与总磷吸附量实验,用长江原水配制泥沙水样,设计泥沙粒径小于0.02mm,泥沙样浓度为0.5kg/m3、1.0kg/m3、1.5kg/m3、2.0kg/m3,设计不同初始浓度,用Langmuir
  本文利用PIV技术,通过对Re在150~6500范围内二维后向台阶定常流的瞬态速度场进行系统测量,得到了各种雷诺数Re流动时的时均速度场、流场分布图.本文分析了后向台阶定常流
  本文对海河流域河道与湿地水生态环境修复与管理的目标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进行修复与管理的五个关键问题。
  本文首次构建了用于天然河流水质分析的概率神经网络(PNN)水质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收敛速度缓慢、训练受初值的影响而收敛于局部最优解以及径向基
本文对超强吸水聚合物在砂浆与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在砂浆中加入预吸水的超强吸水聚合物SAP后,自收缩变形明显减小。对于不同水灰比的情况,自收缩可减小70%~90%
本文通过SEM、XRD及孔结构分析(MIP)等手段,对单掺磷渣、粉煤灰及复掺磷渣和粉煤灰后水泥石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掺和料的水化过程、水化产物及水泥石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