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的遗传与育种

来源 :第一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gl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经人工诱变处理后,在它们的叶状体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发生变异的细胞,其颜色呈紫红,桔红,桔黄,黄绿,浅黄,灰褐色等颜色。大部份的变异细胞随后分裂形成块状的细胞块,但少数的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相嵌在一起。用酶解法处理含变异细胞的叶状体,获得大量的单离细胞和原生质体;在它们的再生体中出现了纯色的色素突变体和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相嵌在一起的两类突变体。单色突变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色突变叶状体的单离细胞再生叶状体仍为颜色与母体相同的单色叶状体。从小单棵培养的雌性和雄性突变叶状体被培养一定的时间后,分别经过单性生殖形成纯系丝状体,从而获得突变体的纯系。一个桔红色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后,在杂合丝状体的F1代叶状体中,出现了4种颜色(2种为亲本色,2种为重组色),大量的色块镶嵌叶状体(色块最多为四块)以及少量的单色叶状体。由此结果得出:该桔红突变体含二个与色彩变化有关的隐性变异基因;坛紫菜壳孢子萌发的最初二次分裂为减数分裂,从而使杂合丝状体的F1代叶状体绝大部份为色块镶嵌叶状体。从得到的突变体中,选拔出多个含优良性状的坛紫菜优良品系。
其他文献
通过BLAST分析,我们在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基因组中发现ORF wsv303(AAL33305)编码的蛋白序列中含有TBP(TATA-Binding Protein)蛋白家族保守结构域SPT15,推测该编码891个氨基
会议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BV)最独特的特征之一是其基因组中含有一个胶原蛋白基因(collagenprotein gene),预测编码蛋白分子量约168kDa,命名为cp168。对cp168的转录特性进行了初步分
会议
对虾托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于1992年最早在太平洋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体内发现,此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较严重的病毒之一。本文将该病毒基因组的一段序列克隆
会议
建立了热激、冷激、细菌感染和水质恶化等逆境中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HSP70表达变化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法。结果发现,该方法可灵敏检出上述条件下,血淋巴细胞中HSP70表达的增加。Du
三倍体栉孔扇贝为实验材料,研究分别在17,22,27,32,37,42 6个不同盐度下三倍体栉孔扇贝的血细胞浓度,血细胞吞噬活性并与二倍体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盐度三倍体栉孔扇贝的血细胞浓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经大肠杆菌和弧菌感染后,在1,4,8,12,24,48,96,192h分别采集无细胞血淋巴,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
会议
为更好地防治鲍鱼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我们对分离自广东汕尾健生鲍鱼养殖场九孔鲍养殖环境及其肠道中不同细菌菌群的耐药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对所分离鉴定的菌株共进行了16种抗生
会议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自己”与“非己”识别。一般认为无脊椎动物缺少适应性免疫,所以先天免疫的非己识别问题在无脊椎动物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非己”识别
为了克隆、表达嗜水气单胞菌β-溶血素基因,构建抗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工程疫苗,我们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嗜水气单胞菌ML316的β-溶血素基因,命名为AHL316HEM。将PER产物克隆到pGEM
会议
研究了不同剂量糖萜素饲料添加剂水平对罗氏沼虾成活率、增重率、脱壳频率和免疫功能的作用。罗氏沼虾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8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进行35天的养殖试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