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公营事业的公司治理

来源 :上海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首先,试图去解释建立公营事业的背后理念,探索公营事业的形成,分析公营事业在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早期的功能;评价公营事业公司治理的运作绩效,剖析公营事业无效率的理由;观察民营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障碍,以及分析民营化的程度;最后,将由前面的分析,做出些结论来。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有关中国新时期农业建设的七个方面的问题,依次是:1、面临新形势,应对新挑战;2、提高生产能力确保食物安全;3、合理规划农业区域发展布局;4、加快发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5、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6、加快现代农业建设;7、坚持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
上海围绕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经过十年的探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有资产总量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向合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在具体实践中,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坚持八个“有机统一”:坚持国资改革与国企改革的有机统一;坚持国有资本“进”与“退”的有机统一;坚持国资改革“破”与“立”的有机统一;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联动的有机统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
本文介绍了中央企业改革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中央企业亟须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采取分类实施的方针、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建立股东诉讼制度、完善董事会结构等。
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其涉及的内容和影响十分广泛,本文将重总论述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公司治理在中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题目。我国从开始试图引进公司治理的概念到现在时间还很短,发展的年头还不长,期间曾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艰辛。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在公司治理方面进步很快,非常令人激动。当然,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司治理我们也还有许多剩余的问题尚未解决,需要进行深刻的研究。因此笔者想借此提出
本文就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依次是:1、新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2、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风险;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目前中国经济正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初步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将在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约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速将超过30%,进出口贸易增幅达到30%以上,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这种“高增长、低通胀、宏观微观良性互动、内外循环同时向好”的格局,表明2004年经济形势是改革开放加多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客观、准确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是做好2
在看到中国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十分艰巨,面临的情况和问题将会比过去更为复杂。在这样一个问题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的特殊历史阶段,如何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将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场巨大考验。因此,站在现在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及上述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1、中国已走上和平
从1978年的改革开始,中国总体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8年~2002年,中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4%。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GDP的增长率却受到了质疑。在1997年末,中国通货紧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尽管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通货紧缩的事实仍然在继续。然而,在出现通货紧缩的1998年~2002年这几年间,中国的GDP却保持了每年7.8%的增长,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快
本文就中国经济增长期这一主题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1、2004年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回落;2、抑制投资为目标的法律和行政调控措施效果明显;3、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时期;4、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这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命题。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党发展观的一次飞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提出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中国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期、发展的不均衡性到了相当的程度、更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资源环境的挑战等九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