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历程分析

来源 :2009教育技术昆明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历程分析,睨确了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与作用。然而通过反思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历史过程,发现技术并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药。因此,只有在认清技术与教育的真正关系:“即教育是根本,学生是主体,技术的作用在于帮助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好地完成教育发展与完善人的根本目的”的基础上,教育才能走出“技术应用主义”的盲区。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学习型支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转变思想观念与提高自觉学习意识,完善支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教育资源。来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提出学习型校外学习服务体系的各功能模块的框架,指出构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模式要遵循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服务理念。
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流媒体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为流媒体的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介绍流媒体技术的工作
3G再次引起人们对移动学习的热情和期待。本文论述了3G对移动学习的革命性影响,并对基于3G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技术J2ME、Flash Lite等进行点评。并把Coogle Docs和一些音视频转换工具纳入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技术视野。
为了实现虚拟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软实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文献查找和问卷调查,得出当前学生在“软实力”方面的薄弱环节,然后对学生“软实力”的含义与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当前虚拟学习环境的特性及其有可能对学习者“软实力”培养的负面影响,提出虚拟学习环境应该在指导思想和开发策略上必须作必要改进的结论。进而总结出在构建虚拟学习环境时的一些原则和实践策略,完善了虚拟学习环境的功能,对于借助虚拟平台
目前国内外对PBL的认识存在两种取向:一种取向认为PBL是巴罗斯(Barrows)提出,的具有标准结构与过程的教学方法;另一种取向认为PBL是没有确切范围的教学方法,它的意义在于劣构、真实问题驱动下的学习。国内对PBL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第一种取向,但并不是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与麦克马斯特医学院相同,这种取向映射下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设计主体的创造性,忽视了设计应用情境的具体性、多样性。而基于第
话题自动发现与跟踪技术TDT,能自动地将分散的网络信息高效地搜集起来并加以整理分析,从而帮助人们及时了解一个话题的全部细节以及该话题的发展脉络。该技术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研究背景、TDT国际评测,分别分析国内外相关任务的核心技术及算法,并分析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对其做出评价。
本文就云南省澜沧县和福贡县两个边疆民族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通过学业测试和基线调研数据的整合分析,就双向细目表在“识记与理解”、“运算”、“推理与论证”和“抽象与概括”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学生在完成“实践与综合”、“概率与统计”部分题目有较大的难度,而在“数与代数”的“识记与理解”方面困难相对小的多;两个项目县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要好些,但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近几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实际出发,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部分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包括就业形势、求职中遇到的问题、毕业生的主要去向等。由问卷反馈的信息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了造成这些现状的一般原因。并在总结分析及借鉴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以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因此提高教育传播效果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传播渠道和媒体、教育环境进行分析,主要是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为教师提供一点的参考。
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将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高效快捷。本文阐述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在信息社会中,教育服务、教育信息服务的发展和变革。最后通过对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领中域各种资源和教育技术整合所构建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