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

来源 :2018年全国麻风皮肤病防治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和甲钴胺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带状疱疹方治疗.结果:试验组愈显率86.67%,对照组愈显率58.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心脏成像对房颤患者左心耳与其周围毗邻结构进行多角度观察及测量,为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提供解剖学临床参考及应用价值.房颤患者中起于左上肺静脉,止于左上、下肺静脉开口交界处的左心耳脊多见,并且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偏近,研究结果可对房颤患者术前评估指导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手术提供客观数据参考。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心脏成像对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及心功能进行研究,观察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变化,为房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多层螺旋CT心脏成像能够客观的对房颤患者左心耳体积和功能进行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体积增大,排空分数减低,影响了左心房的充盈,房颤患者左心耳心动周期的变化幅度不明显,使临床直观了解房颤时左心耳的容积变化,对房颤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脑桥是脑干梗死中最常见部位,然而既往脑干半定量影像学评分主要适用于基底动脉闭塞病人.因此本研究目的是(1)证实下部脑桥梗死与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2)探查作者新提出的影像学半定量脑桥评分—PIS的可行性以及对单纯性脑桥梗死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初步研究表明,下部脑桥梗死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新型PIS简便易行,评估一致性好,可能会更好地评估单纯性脑桥梗死功能预后。
目的 探讨MRI 平扫各序列、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肝胆期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SHCC)、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 例SHCC 和24 例FNH 患者的MRI 资料,分析MRI 鉴别SHCC 与FNH 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平扫T1WI:43 个SHCC病灶(82.7%)表现为
会议
目的 探讨18F PDG PET/CT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320 排容积CT 双入口灌注(DI-CTP)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 例患者(腺癌组9 例,鳞癌组8 例,炎性结节组5 例,结核组4 例)分别接受PET-CT 与320 排DI-CTP 检查.PET-CT 成像:示踪剂18F-FDG 0.1mCi/Kg,注射60 分钟后肺
目的:比较320 排容积CT 前瞻性心电门控wide-volume 模式与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对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wide-volume模式并强制在一个心动周期扫描,2个volume涵盖自胸廓入口至心膈面.B组(3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记录每例患者两种扫描方法对段肺动
目的:探究T2-FLAIR 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发生在大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从而增加该区域的临床诊疗水平,以便进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具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临床指征及体征的患者,拥有配套影像学检查的完整的核磁图像且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共计42 例患者,作为实验组。
目的:分析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 和MRI 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5 例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CT 和MRI 的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CT 平扫及MRI 平扫与增强,其中8 例行MRI 动态增强扫描。
目的 常规应用3.0T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初步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部分行颅脑MRI 检查时,加扫ASL 检查病例,常规重建灌注图像,分析CBF 参数,结合常规MRI 图像,判断病变情况;应用3T MRI 成像仪器(GE3.0T Discovery MR 750 MR、GE 3.0T Discocery Silent MR 扫描机),头部专用8 通道线圈.
会议
黏蛋白痣(Mucinous nevus)是一种罕见疾病,由Redondo Bellon等于1993年首次报道。Rongioletti等认为可能是黏蛋白型结缔组织痣(connective tissue nevus of the proteoglycantype,CTNP,并将伴表皮增生的称为伴有表皮的CTNP。本病可以出生就有或青少年发病,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男性多于女性。皮损好发于躯干,亦可见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