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公私理念与公共意识及其现代意义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ping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的公私观念长期遭到误解,其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也隐晦不明甚或被扭曲.实际上,儒家"公私"之辨的主要内涵是"合私成公",所表达的是藏富于民的社会理想和治理方式: 儒家"义利"之辨的主要内涵是反对官府专利和官员营利,认为政府在利欲活动中的角色是制定规范(义)而非直接参与逐利;儒家"门内""门外"的概念则类似于今人所谓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概念,儒家认为公私领域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明确表达了官场上应当明分公私的观念;儒家的道德体系中亦充满了社会性公德的元素,如仁义礼智信忠恕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型塑;儒家的议政传统也蕴含了公共理性和民主观念.所有这些都表明,儒家具有充分的公共性,对现实社会中的诸多乱象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对现实中存在着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和改革具有范导性意义.
其他文献
亚圣孟子认为,成人之道即是顺由人之本性,率性而为.换言之,德性涵养不掺杂人为刻意或故意.故意也就意味着选择.故而在孟子道德哲学中,理智之心没有用武之地!而荀子则认为,如果按照孟子的逻辑思路发展,不仅圣王所制定的礼义等文化规范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且儒家经典知识的传承也成了问题.进一步而言,仅仅靠良心的内省,难以在战乱纷纭的社会中保证人之向善.所以,荀子倡导礼乐法度等人为教化.他认为,人类的言行举止离
无论是荀子还是黑格尔,其道德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冲动,并且在义与利的冲动中实现道德世界的预定的和谐,从而化解道德与幸福、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矛盾;黑格尔所谓"力"通过扬弃对立、差别而返回自身,这个自身在荀子的思想中即表现为和,"分则和,和则一",建立群居和一之道的伦理实体,对于个体,"分"所表现出来的"力"指向德对于外在的普遍之则礼的造诣;对于群体,"分"之"力"使家庭、社会、国家的人伦之间形成秩序合力,
安乐哲是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比较哲学阐释者本人借这个机会、通过这篇论文,想说明: 美国比较中西哲学家安乐哲先生通过论述"儒家角色伦理"所实践的自己角色,是一个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阐释者.本文认为:1)"角色伦理"提供了一个"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的典范;2)安乐哲对中国哲学的意义浸透在他对"儒家角色伦理"的论述之中;3)安乐哲事业体现着儒家思想、中华文化对于当代、国际文化的意义,因而也构成儒学前沿问
本文通过《淮南子·氾论》、《列子·仲尼》 、《春秋》、《论语》等古籍中孔子的描述,分析了汉代孔子的地位的官方定位,详细分析了《春秋》中的素王之义。政治因素使孔子得到汉代官方的正式认可。在中国古代无论是谁,只要想对社会生活真正发生影响,几乎一律都无法对政治予以回避,孔子自然不能例外。
儒学的治理理念的核心概念是"道、仁、义、礼、智、信、和、生、敬".儒学精髓在当下中国的治国理政的价值必须面对现代性的矛盾和张力,在儒释道和马中西三者对话、融合中进行创造性转化.它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建立在忧患意识基础上的道德自觉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指导每一中国人,尤其是政治精英、企业精英和知识精英的精神重建,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实践中提升生命的境界.其二、表征孕生万物的总根源,象征着宇宙自然社会
本文提出,当下的儒学研究,主要应当做好以下一些事情:明确研究目的,从"践行"做起;正本清源,加强孔子研究,不能数典忘祖;加强《论语》研究,纠正版本讹误;利用《论语》版本研究成果,纠正传统误解;纠正前人误解,减少人云亦云;加强教育普及,从中小学教材入手;把儒学教育制度化,并纳入国家公务员考试;加强基础研究,慎言"创建新体系";儒学不是形而上的哲学,不能复杂化和西学化.文后附《孔子人格君子观的内涵及意
《开成石经》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完成.凡刻《周易》等12种儒家经书,共114石.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儒家刻经.《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一些儒经的最早版本,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标准经典.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
古代儒家虽然在问题意识上没有提出公共性的问题,但在出世与入世、道与利等等问题上的论述可以说都蕴含了儒家在公共性上的价值立场,即"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始终是儒家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关怀.治企如治国,企业经营的规律就是能够为顾客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包含两个层面,即企业不仅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企业通过产品这个载体向世人传递某种普世精神或者思想文化,也担荷着文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深得观众喜爱和认可.然而,在这种极尽调侃的表象背后,还隐匿着对人自身的尊重,对人性的关照,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彰显着中国古代儒家的人性关怀.透过电影的表象,分析其与儒家人性思想的关系,并借此对现实社会中人们种种举措失当予以理论分析和现实借鉴.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最重要材料,正确解读意义重大,其中最关键的是首篇首章的那句话.作为全书的开篇,"学而时习之"的"学"究竟是什么意思,其实关系到整部《论语》乃至孔子思想的准确把握.从孔子之学、孔子的追求以及孔子对待"人不知"境遇的态度等方面,完全可以印证"学"与"道"相近,应该作名词来理解,指"思想主张".首篇首章的几个分句连贯一致,与孔子的人生主题相应,是他一生追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