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样分化因子8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脓毒症易感性的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因子初次应答基因88(myeloiddifferentiation primaryrespornse gene 88,MyD88)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发生风险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Hapmap标签SNPS(haplotypetagging SNP,htSNP)策略。募集了255例脓毒症患者和260例对照个体。应用贝克曼公司的商用SNPstream分型技术平台对MyD88基因的标签SNPs进行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慢性病状态、APACHE Ⅱ评分和脓毒症病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评价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以及脓毒症性休克、死亡和器官功能障碍等表型的遗传相关性。结果:MyD88基因在中国人群中共捕获3个htSNP,其中只有rs7744适用于遗传关联研究。rs7744多态性位点在病例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均呈哈-温平衡状态。该多态性位点与脓毒症的发生风险和疾病严重程度均无遗传学关联。结论:在中国人群中,MyD88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病程转归中不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72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近2年内收集的72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复苏程序、方法、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现场复苏有效率为8.3%,成功率4.1%。结论:心肺复苏开始越早效果越好,科学、灵活地选择复苏程序可提高复苏成功率。
目的:探讨由笔者设计改装的EcoScreen冷凝器收集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的可行性。方法:①体外模拟肺测试:改装EcoScreen冷凝器与模拟肺连接,在干燥呼吸机管道不连接湿化器、干燥呼吸机管道连接不加温湿化器和干燥呼吸机管道连接加温湿化器三种不同连接状态下机械通气60min,观察气道压和潮气量的变化,并测量收集冷凝液量。②人体测试:5例患者在干燥呼吸机管道不连接湿化器状态下进行机械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的延伸与发展,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第一个重要环节。院前急救工作是高风险、高强度、多病种、多区域、跨专业、突发事件与病情危重患者多、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与难以预料,使院前急救护士经常暴露在多种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中。若又存在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落实不到
@@院前急救是构成现代急诊体系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院内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也关系到伤病员的致残率,与伤病员今后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而且,院前急救也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一,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医学科学水平的体现,是衡量当地经济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外商投资必不可少的软环境之一。因此,院前急救在人们现代生活中正越来越突现出其重要性,院前急救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院前急救中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它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不及时进行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合理及妥善的急救处理对提高成活率和减少病残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我中心3675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的急性脑血管患者420例分析如下。
目的:为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研制“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的体会。方法: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突发灾害、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及局部战争造成伤害的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我们多次参加医疗紧急救治的体会,从车辆设备配置、技术功能等方面研制了“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结果:“流动便携式ICU急救车”在突发灾
目的:总结27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学特点,总结寒温并用法中药复方银翘柴桂汤与白虎清解汤分期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以期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为中医辨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思路。方法:将2009年11月20日到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并痊愈出院的2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毒鼠强(TET)中毒大鼠心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GSH预处理组,每组10只。通过TET灌胃染毒大鼠制备动物实验模型,染毒前30 min分别给予对照组、GSH预处理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GSH(1000 mg/kg),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化学方法评价脑组织γ-氨基丁酸(GABA)的表达水平。结果:GSH能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地塞米松(DX)和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缓解时间。方法:对3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三组:DX组12例,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然后将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维持;小剂量MP组12例,先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然后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维持;大剂量M
目的:探索早期拔管改换无创机械通气策略的技术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例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20例以同步间歇强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改良GCS评分达15分标准”稳定2h窗口期出现,此时拔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PSV+PEEP)通气,以后渐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