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高领股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高领股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方法:回顾性我院经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高领股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的老年患者分别70例,分为A组(PFNA),B组(interTan),应用PFNA和interTan系统治疗高领股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功能康复进行评价,以及对老年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价。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术后治疗效果能使患者早日康复的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症微型钢板单开门术治疗后的颈椎曲度、整体平衡变化与疗效。方法:本研究主要是回顾性分析接受后路颈椎单开门术的患者,随访19-28个月的14例 OPLL 患者;颈3-7,3个节段以上;连续型6例,非连续型8例。
This paper presents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biomechanics changes of subchondral cortical bone in hips with femoral head necrosis (FHN) are prior to articular cartilage manifestatio
目的 观察干骺端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03月共24例AO 12A/B型肱骨中下段骨折中进行切开复位预弯干骺端钢板内固定。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AO 12A型11例,AO 12B型13例,术前存在桡神经损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目的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骨科的常见病,占肘部骨折的4%。对JocobⅡ、Ⅲ型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开放复位加克氏针内固定术,存在创伤大、手术疤痕影响美观等问题。也有少数学者尝试使用X线的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关节造影、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但这些技术均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术中关节面骨后是否完全复位难以判别,以及X线的辐射。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技术治疗不同年龄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的。 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一2015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32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 资料。其中行前后位x线检查者l8例,侧位及腋窝位x线检查者l0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 4例。
目的:不稳定的肱骨近端不稳定骨折会导致骨折块移位,需要手术干预才能恢复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由于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肱骨头内翻是复位丢失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我们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比较应用Oxford phase Ⅲ单髁假体行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的疗效.方法 收治并随访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变患者共52例(54膝),其中UKA组22例(24膝),男9例、女13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岁.
目的 外源性压迫因素所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为常见临床神经损伤疾病。本题探讨外源性压迫因素所致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单纯自体外源性压迫因素所致腓总神经损伤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其外源性压迫因素有石膏卡压、小夹板及压垫压迫、牵引架卡压和下肢被动长时间外旋压伤腓骨颈处等。全部33例患者在保守治疗4周无明显疗效后均行手术治疗,损伤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