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地区110kV智能变电站智能接口的设计思路

来源 :第七届海峡论坛·2015海峡两岸智能电网暨清洁能源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r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无锡地区首座110kV智能变电站为例,叙述了变电站智能接口装置的配置和功能,以及相关的设计思路,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简要评估,并分析了智能接口对变电站带负荷测试的影响.
其他文献
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挑战,加剧了电网实时调度的难度,增加了备用容量,提高了安全运行成本.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机器学习算法,它能在训练样本很少的情况下达到很好的回归效果.本文以径向基(RBF)核函数非线性支持向量回归机为基础建立风速超短期预测模型,利用序贯最优化算法(SMO)对样本进行训练,分别利用网格搜索、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对参数寻优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精度
太阳能光伏电站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项目,不存在污染排放问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符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青岛供电公司作为中国首例居民光伏电站并网接入的公司,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的消纳吸收.本文以青岛地区某一太阳能光伏电站为例,确定了光伏电站光伏阵列、逆变器基本参数,通过对其潮流计算和短路电流分析,验证了光伏电站接入供电系统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分析了光伏发电并网接入后孤岛效应、谐波污染等对电
通过某核电站试验过程中,发现安全壳喷淋系统的隔离阀在开启的过程中超时而展开,通过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比H、L、N厂的数据,以及过往的经验,利用权重比法,进行故障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已能完成解决阀门超时的问题,值得推广.
风电并网容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风电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影响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出力特性进行研究.目前对风电出力特性研究多集中在内陆风电,对沿海风电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福建省已投风电的实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对福建省沿海风电的时间和空间出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对风电的运行管理、福建电网风电的合理开发以及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提出一种微电网风光储在线协调优化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实现风电机组、光伏发电的功率预测.然后,在考虑风电机组出力、光伏发电出力以及储能电池充放电次数约束的情况下,构造微电网与配电网交换功率偏差最小和储能电池电量最高的目标函数,采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优化风光储运行参考点.最后,根据风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的实时可调容量,在控制瞬间对风光储运行参考点进行反馈调整.算例仿真结果表
GIS设备局部放电导致的电气绝缘缺陷直接影响到GIS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为诊断GIS的早期故障,及时预报该局放的发展趋势和预测相关设备的绝缘劣化程度,近年来国内外均致力于局部放电在线诊断技术的研究.本文在GIS局部放电监测方法、系统组成、系统应用实例等方面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厦门电网GIS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更好的掌握设备绝缘情况、实现状态监测具有一定的现
对基于EMS的电网智能调度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用化情况进行了讨论.应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地区电网的智能监视、操作安全校核、辅助决策等功能,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智能调度实用化流程.该系统的应用提升了调度员对电网的掌控能力,减轻了调度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电网调度的安全性、经济性、智能化.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能够大幅度减少输配电设备建设费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并在电网有功缺额时能够对电网起到补充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运行特性,从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成本,基于需求侧响应机制,探讨了不同电价体制下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经济型运行特性,并提出了响应模型.
本文针对目前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方法和指标体系不统一,假设条件和简化处理手段不相同,可靠性评估软件良莠不齐等问题,立足我国配电网及供电可靠性管理实际,提出了一套可靠性评估模型和方法,显著提高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全面分析了影响指标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且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法.通过理论算例与全国五个地区的工程试点应用,验证了评估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其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及网络数据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而二次系统调试的质量关系着整个智能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结合设计理念而切实可行的调试方法来应对全站系统的调试工作.本文从智能变电站基本特征和技术特点入手,先讲解智能变电站调试的流程,再结合施工现场调试内容提出相应的调试方法,制定统一规范的调试报告,确保调试项目的完整性、全面性,进而提高二次系统调试的质量和效率.